你所看見的驚鴻,都曾經歷過平庸的磨練。
在海拔最高2800米,最低520米之間,除了嚴寒酷暑,還有山高坡陡。要么徒手攀爬,要么佇立駐足,任風雪肆虐,任烈日灼烤。
這也是英雄輩出的土地,磅礴群山里的不老傳說。它澎湃著道義鐵肩的豪情,它書寫著從奴隸到將軍的傳奇,它吟唱著浩氣凜然的英雄長歌。
那段不同凡響的歲月,那種精神,早已植根人心。一如這個為脫貧而奮戰的群體,心弦如歌,響徹將軍故里、英雄桑梓、天麻之鄉……
因勢而謀 只為春暖花開
在彝良的日子是自2019年5月13日云南省煙草公司幫扶昭通市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第一次調度會后開始的。
其實,在這之前,作為昭通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辦公室主任,鄧群已經多次參與省局(公司)與昭通市委、市政府舉行的幫扶工作座談會、評定會,并與項目評定組一起,實地對上報的項目方案進行多次研究、反復論證。
受命擔任云南省煙草公司幫扶昭通市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彝良項目督導組組長,鄧群只身從平坦的昭通壩子,從舒適安逸的辦公室來到嚴寒酷暑分明的彝良。好在彝良縣煙草分公司又派出了兩名得力干將,市公司后來增派了一位老同志參與,組成了督導戰隊。
從住賓館、租公寓到在小區里安家,條件艱苦,鄧群卻甘之若飴。
從昭通終日不離的高跟鞋,到在彝良必備的水桶鞋,她白天輾轉于項目點,晚上交流總結,開推進會、協調會……
一摞厚厚的筆記本,記錄著她到彝良后的日子里,每一個項目、土地、設備、機械、資金,每一次討論的結果、每一個督導的問題、每一件提醒的事項……
她知道給孩子最好的關愛就是陪伴,但因為夫妻倆都有各自的工作任務,只能讓孩子在寂寞里成長。
她知道年邁多病的父母住院治療需要照顧,但她只能托付弟妹,自責不孝,堅守崗位,閑暇之余才能趕回家中照顧二老。
好在孩子一天天成熟,父母投來體諒的目光,讓她釋懷,也愈加愧疚。
“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集中攻堅,切實把幫扶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確保幫扶目標在安全、規范的前提下如期完成。”省局(公司)黨組這樣要求。
“這不僅僅是資金投入的問題,這關乎到踐行煙草行業共同價值觀,體現的是煙草企業的責任擔當。所以,既要解決當務之急,如群眾吃‘望天水’的飲水安全問題,貧困‘代際傳遞’的教育問題,易地搬遷群眾‘大病拖、小病扛,一年辛苦又白忙’的就醫問題,還要解決以產業發展增強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成效的問題。既要確保項目建設程序規范、資金安全、有序推進,還要確保每一筆幫扶資金都用在刀刃上,讓每一個幫扶項目都能解決群眾最為迫切的需求。”
這是鄧群告誡自己和團隊的原則。
之前,她對項目運作基本未曾涉足,到彝良后,逼著抽出時間學習《招投標法》《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20余個。她帶領團隊,結合彝良縣實際情況,征求多方意見建議,反復修改完善《彝良縣幫扶項目及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確保了項目規范實施。
短短的時間里,她從一個項目建設的“門外漢”轉變成了“內行人”。相關單位在建設中遇到問題和困難都會上門咨詢。
她化身服務專員,認真梳理分析問題原因,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對接,主動幫助協調解決。
2020年初,原定幫扶的發界3所幼兒園和長房幼兒園建設項目有了其他渠道資金,幫扶資金調整用于生豬繁殖、天麻產業和扶貧車間配套3個項目。為不影響項目整體進度,鄧群及時督促項目責任單位盡快完善項目規劃設計和實施方案,并多次到項目建設地點,了解項目選址、用地流轉、前期工作準備等情況。
工地上原本無路,前面需要人帶著砍刀等披荊斬棘;在施工車輛碾壓的泥濘路上,穿上水桶鞋也是步履維艱。夏日汗濕衣背,蓬頭垢面;冬日冰凌入骨,腳趾的凍瘡又疼又癢。但是,鄧群顧不上,她堅持走遍項目建設的每一片土地。
完成的項目和在建的項目,全都裝在鄧群的心里。
“每周要到所有在建項目現場督導至少一次。對完成的項目,要了解運營的情況和需要服務和解決的問題;對未完成的項目,需要了解工程進度、施工質量、機械設備安裝的情況。對存在的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共同解決;經溝通協調后仍未按要求完成的送達工作提示函——至今已發出了37份工作提示函。”
數據顯示,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幫扶彝良縣脫貧攻堅項目共4大類15項,投資總額3億元。其中:基礎教育類項目4個,概算投資1997.07萬元;基本醫療類項目2個,概算投資320萬元;安全飲水鞏固提升類項目3個,概算投資2865.22萬元;產業就業類項目6個,概算投資24817.71萬元。
截至目前,15個幫扶項目中10個已完工,3個基本完成,2個正在建設。截至2021年4月25日,共對15個項目進行資金撥付15215.08萬元,占幫扶總資金3億元的50.72%。
今年4月1日上午,云南省脫貧攻堅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工作五一勞動獎表彰大會在昆明舉行。鄧群榮獲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因愛而來 所以可歌可泣
在這個團隊里,58歲的柳安全在彝良縣煙草公司工作了25年,擔任過縣煙草公司的財務科長、副經理、副局長、工會主席,2008年調入昭通市煙草公司。
2019年3月,為響應確保打好打贏脫貧攻堅大決戰的號召,他扛起重任,由昭通市委組織部選派至彝良縣角奎鎮馬腹村開始駐村督導脫貧攻堅工作。馬腹村屬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21個村民小組,農戶900戶,人口3486人,建檔立卡戶628戶2581人;全村沒有一所小學,沒有一條硬化公路。
柳安全到馬腹村后,面對村“兩委”成員只有4個人的問題,他去的第一件事就是頂著壓力,張羅補選配齊村三委干部。面對工作任務繁重的問題,他要求掛鉤幫扶該村的單位增加工作隊員,駐村工作隊員從5人增加到9人;面對工作經費不足的問題,多方協調籌措經費,確保工作順利開展。柳安全一絲不茍,不徇私情,面對該村的貧困現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他堅持督學習導方法、督問題導破解、督工作導落實、督狀態導干勁、督發展導活力的工作思路,緊盯危房改造、產業發展等突出問題開展督導工作。
為充實幫扶項目督導力量,柳安全2020年3月轉戰彝良幫扶項目督導組。他主動放棄調休,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幫扶項目督導工作中,與督導組成員一起跟蹤督查指導幫扶項目建設,促進項目陽光、高效、快速推進。
柳安全說:“作為一名老黨員,我希望在我職業生涯最后的時間里,為家鄉的貧困群眾再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共產黨員的初心,字字鏗鏘,讓人動容。
在生活上,柳安全是個百事通、大善人,樂于助人,頗受人尊重,也是個大孝子,從1995年起,父母就與他生活在一起,感情甚是深厚。但是因脫貧攻堅任務繁忙讓他無暇顧及2019年初被查出癌癥的母親,以及之前就做過癌癥手術的父親,還有他自己的高血壓。2020年6月他的父親撒手人寰。間隔僅僅6個月,他的母親也追隨父親而去。“我知道他們遲早都是要走的,但是,沒有想到走得那么匆忙。”至今,柳安全都沉浸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之中。
彝良縣煙草分公司派出參與該項目團隊的王文敏,工作踏實認真,之前擔任過分公司現代煙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辦公室主任,在項目建設管理方面能積極發揮了專長,也樂此不疲。
2020年,王文敏的背部長了個瘤子,因為工作忙,他一直沒有在意。直到瘤子長到雞蛋那么大,連椅背也不敢沾,晚上無法入睡,督導組其他成員多番催促,他才抽了兩天時間,到昭通市中醫醫院進行手術,還沒有拆線就趕忙回來繼續工作。
他的女兒大學畢業兩年了,一直在外培訓考試,但王文敏從沒有時間關心和過問。給女兒的鼓勵和溝通交流太少,回想起來,王文敏眼睛有些濕潤。
“看見煙草幫扶資金建設的項目能夠讓易地搬遷來的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樣在圖書室看書,能夠讓群眾出門就看病,我發自內心地感到欣慰,覺得自己的辛苦值得。”王文敏說。
張新龍也是彝良縣煙草分公司派來參戰的。這是一個1980年代末出生的帥氣小伙子,從小在昭陽區長大,2011年參加工作。
“在煙站工作,種煙和收煙時最忙;在辦公室負責工程投資,要嚴格按照規范實施;參加幫扶項目督導工作后,更需要服務前移。以前,我有恐高癥,走在山頂,就會腳打戰。現在走多了,就習慣了,腳不會打戰了。”
張新龍的母親患病,長期服藥。父親在私企上班,早去晚回。妻子在建設銀行工作。以前,張新龍周末可以回昭通看望父母和年幼的兒子。自從參加督導工作后,回家就變成了偶爾。尤其是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他的妻子被安排到省行頂崗鍛煉,3歲多的孩子就只能交給母親照管。
“我去幼兒園接孩子,老師不認識我,不讓我接,直到孩子極不情愿地喊出一聲‘爸爸’,老師才讓領走。想想,有些心酸……妻子頂崗鍛煉期間,最怕的就是母親發病、孩子生病無人照顧。”
放下小家,惦記大家,這是大愛。也許,正如居里夫人所說的“人民的愉快就是我的報酬”。
因情而生 蕩開致富漣漪
“在已完工項目中,發界安置區學校設施設備購置4個項目覆蓋了發界安置區4所幼兒園、1所完全小學及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668.24萬元。共采購了課桌椅4990套、圖書152223冊、多媒體交互式LED一體機172套、普通黑板106張、圖書架158節、辦公電腦281套和辦公家具;食堂設施設備、校園廣播監控燈光音響各6套;幼兒園室內區間角、戶外玩具各4套;5間計算機網絡教室、20間多功能室設施設備等。直接受益適齡人口5997人。”鄧群說起項目,如數家珍。
發界安置區衛生院(室)設施設備購置項目購置1個衛生院和4個社區衛生室的醫療、辦公、信息化、污水處理等設施設備,為安置區及周邊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保障,項目直接受益25725人。
發界安置區扶貧車間和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完成了1#、2#生產車間和門衛、消防水池、雨水收集池等附屬設施,配套了電力、污水處理和1號廠房裝修。目前,通過招商洽談,已有巴食川珍竹筍加工、云本草天麻加工及中云大慈彝花刺繡等數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扶貧車間,可為安置區群眾提供1200余個就業崗位。
鐘鳴鎮麻窩片區供水工程,角奎鎮拖腳、馬窯片區引水工程三個項目解決了5個村50個村民小組2133戶8394人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同時解決了鐘鳴集鎮片區12665人、學校師生3000人的用水水質不達標問題,助力拖腳、馬窯兩個村花椒、辣椒、櫻桃等產業發展,增加農業產值,實現農民增收。
彝良小草壩鎮是“世界天麻原產地”,僅縣域內對天麻萌發菌和蜜環菌需求就達1200萬瓶以上,而縣內生產量僅200萬瓶左右。基本完工的小草壩保鮮冷庫開發和天麻“兩菌”研發項目建設在該鎮大橋村,已建成門式鋼架冷庫7722.54㎡及相應附屬設施,預計年產天麻兩菌母種1.5萬支以上,原種30萬瓶以上,生產種1000萬瓶,補上了昭通天麻產業兩菌培育短板;還可解決天麻、竹筍等作物非收獲季節保鮮儲存難點,實現錯峰銷售,不斷增加高原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為彝良天麻、竹筍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建的食用菌生產項目位于洛澤河鎮大寨村,一期項目預計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工。二期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項目將建成5棟共1萬余平方米的廠房和440個食用菌大棚。項目運行后,可帶動發界易遷安置點500戶易地搬遷群眾參與食用菌大棚種植,同時可安排100名易地搬遷群眾在生產廠區務工。
在建的能繁母豬養殖基地育種區項目位于彝良縣小草壩鎮小草壩村,將建成一條養殖生產線,含配種懷孕舍、孕妊舍、產房保溫一體舍、公豬舍、宿舍庫房共五棟建筑,預計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工。項目運行后,能很好地穩定全縣仔豬價格,將帶動低收入群體以生豬養殖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因煙而興 在感動中堅守
近年來,彝良縣著力打造“山區綠色生態特色優質煙葉”,2020年被省煙草公司評為“發展潛力強勁煙區”。2010年以來,彝良連續11年作為紅塔集團昭通卷煙廠核心原料基地,是昭通市唯一整縣種植K326品種的縣,煙葉種植規模逐年增加,煙葉品質逐年提升,這是彝良縣局(分公司)黨委書記、局長、經理王文斌帶領彝良煙草人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的結果。
正是因為這一群人的堅守,“十三五”期間,全縣種煙面積逐年增長,由3.33萬畝增加到4.63萬畝。今年,全縣共有種煙農戶2904戶,戶均種煙面積18畝,比上年增加2畝。烤煙種植覆蓋7個鄉鎮、38個村、283個村民小組,有職業煙農1067戶。產值由1.23億元增加到1.66億元;煙農戶均收入由3.1萬元增加到5.8萬元。其中,共有6449戶建檔立卡戶種植烤煙,合計種煙面積6.4萬畝,產值2.28億元,戶均收入由2.60萬元增加到4.99萬元,年均增長18.4%,烤煙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和彝良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柱產業。煙草產業在彝良已形成了發展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煙農職業化的良好局面。
2015年以來,彝良縣局(分公司)精選63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龍街彝族苗族鄉卓基村、龍街村、龍洞村建檔立卡戶1004戶4283人,共捐贈資金200余萬元,用于修繕基礎設施、發展產業、開展困難救助等,為如期脫貧貢獻了行業力量。
走過的歲月,必定會留下水滴石穿的感動;
走過的歲月,必定會留下撼人心魄的步履。
這個老中青結合的群體,相濡以沫,卻從未相忘于江湖……
如果你來到這塊英雄的土地上,便可以看見這群人,還在踐行著初心和使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