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玩得溜,“職業”技術過得硬,工具設備自己改,公路自己修,房子自己建,兩輪車、三輪車、輕卡車、小轎車駕輕就熟……能將以上各種技能集于一身的“牛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50歲出頭的農民。
“譚讀祥啊,他活出了咱們新時代農民的模樣啊!他的多才多藝,不僅鼓了自己的腰包、過上了好日子,還豐富了自己和大家的精神生活,我們都是他的‘粉絲’吶。這線上線下的粉絲加起來,應該有上萬人咯!”貴州省鳳岡縣群豐合作社的社長羅會峰說。
抖音玩得“溜溜轉”,圈粉!
51歲的貴州省鳳岡縣進化鎮熊坪村農民譚讀祥,天生一副笑星臉,他的抖音號,目前擁有粉絲1.6萬,發表作品300余件,獲贊16.2萬。在抖音里,廣闊的鄉村是老譚的舞臺,整齊的煙地也時常成為老譚作品的背景。老譚通過抖音,記錄著他作為一名煙農的日常勞作和生活。當然,他也會學著其他人的視頻,制作一些娛樂作品,給大家帶去歡聲笑語。
談起自己拍攝視頻玩抖音的初衷,老譚說,現在時代變了,擁有手機,原來想都沒想過的,現在人人都有啦;上屏幕的,原來只能是大明星,現在每個人只要愿意也都可以啦。“雖然我作為一個農民的主要工作,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干活路,但是這辛苦中,也有很多值得記下來的地方。而且我們現在農民的生活也是很有樂趣的,我本人也還有點幽默感,也有些種煙技術,所以我就想把這些都分享給大家!”
今年“五一”期間,老譚新上傳了一個抖音作品,是他對自家煙苗說的一段“悄悄話”:“這么大的太陽,你還躲在里面(移栽煙苗制作的井窖)躲陰涼吔,不知道你要什么時候才長得出來喲。你要長快點喲,不然‘人家’(指其他農戶移栽的煙苗)長起來了要笑話你的喲!”
(譚讀祥的妻子閆幫芬在田間幫他拍攝視頻)
烤煙種植“頂呱呱”,圈粉!
老譚的父輩就是種植烤煙的,打小的時候,他就一直幫著父親種植烤煙。23歲自己成家后,分了土地,他和妻子閆幫芬也繼續以種植烤煙謀生。1998年,28歲的譚讀祥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出去闖一闖,于是去浙江、上海一帶打工,當起了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干搭鋼架棚的活兒。
在外闖蕩了一年左右,因為身體的原因,老譚還是決定返鄉繼續種植烤煙。“外面千好萬好,都不如自己的老家好!我從小就種烤煙,對種煙比較了解,我還是想回到我的‘老本行’上來?!?/p>
經過煙草部門的培訓指導和自己幾十年的摸索,老譚的種煙技術已經爐火純青,這十里八鄉的同行們都來找他“取經”。村里有些地塊,容易發病。別人不敢種,老譚敢租來種,而且種得好,有收益。
“五一”期間老譚發的那條與煙苗對話的抖音里,好多朋友都說他“洞洞”(井窖)打得太深、煙苗栽得太深——要不得。老譚卻說:“其實啊,我心里是非?!泄怠?#xff08;‘有譜’的意思)的。針對那一類土地,別人不敢種,我敢!而且我這樣種了7、8年了,收益都很不錯,這就是我的獨特技術,嘻嘻嘻?!?/p>
在煙葉烘烤方面,老譚也是一把“好手”。他是群豐合作社聘請的一名煙葉烘烤師,常年負責15間烤房的煙葉烘烤工作。在搞好自家煙葉烘烤的同時,老譚要負責指導鄉親們進行烘烤,也順便把毗鄰的烤房一并照看照看。每年老譚當烘烤師的時間大概為1至2個月,又能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袄献T會根據當年的氣候條件和他自己的經驗,指導我們進行烤煙田間管理和烘烤,他給我們的服務,我們都非常滿意?!崩献T服務的同鄉煙農安文信說。
(老譚用自己改良的施肥器定量施肥)
老譚家有一塊地方,擺滿了各種小型農機設備和耕作器具。原來,老譚還是一名工具改良“小能手”。他以前就鉆研過手表、柴油機修理等,現在,他時常自己改良種煙的工具。同樣是打孔器,老譚家的跟別人不一樣;再看施肥器,老譚在中間加了閥門、在出水口加了杯子,用多用少均看得見、好控制、可量化。
兩房四車“配齊全”,圈粉!
這些年,老譚兩口子在家一邊種烤煙、一邊照顧年邁的老人,一邊把孩子撫養長大??緹煹姆N植面積,從原來的幾畝,已經逐步增加到40畝左右。近年來,他家種植烤煙的收益基本保持在10多萬元左右。他還養了一些蜜蜂,收獲蜂蜜后通過在廣東務工的同鄉進行銷售,賺點“外快”。
(譚讀祥家的二層小樓房)
通過種煙、養蜂、當烘烤師,老譚家的“錢袋子”慢慢充實起來。2010年,老譚買來材料,自己設計,在兩個孩子和妻子的幫助下,一家人動手建起了24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房。說起種烤煙、修機器、修房子這些事兒,老譚有點驕傲地說:“雖然我正兒八經的文化只有小學二年級,但后面通過上夜校、煙草部門的指導培訓以及我自己的摸索,我發現沒有我不會的東西?!?/p>
如今,老譚的大兒子在重慶上班,小兒子在貴陽讀書,家里的花銷不是特別大。有了閑錢,再加上種煙有穩定的收入,他和妻子還在鳳岡縣城貸款買下了120多平方米的電梯商品房。
在老譚家房前的車棚里,擺放著小貨車、小轎車、三輪車和摩托車“四車”,以滿足短距離運輸農用物資、交售煙葉,近處串門和外出遠行等不同需要。
“政策好,時代好,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闭f起自己的日子,老譚兩口子就開口笑。
(老譚和妻子講著自己家的變化和越來越好的生活)
老譚還有一個光榮的身份——共產黨員。2005年,為了方便寨子里的村民出行和田間耕作,他發動自己村的村民,每家每戶投入4800元,修了一條3公里長的道路。這事過后,老譚入了黨,這些年來一直帶領著大家奮力奔小康。
“樂觀豁達”“自信滿滿”“愛鉆研”“夠勤奮”“有專業技術”“有相對穩定的收入”“有車有房”“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對新的事物能夠很快接納和運用”……這些,都是老譚的“標簽”。
可以說,51歲的譚讀祥,真真活出了當今新時代農民的模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