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趟陜西省周至縣王家河鎮玉皇廟村,你會對“山高路遠”這幾個字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周至縣王家河鎮玉皇廟村地處周至南部山區,距縣城62公里,從108國道38公里處進入后全都是山路,盤旋而上,越深入大山,坡度越大,路面狹窄。順著山路一路開,45度傾斜的“S彎”一個接一個。司機說第一次來這里的人,十有八個都要暈車。
47歲的村民何東峰前一天剛從山外回來,正在自家的小院里忙碌著,身后的坡地上擺放著的一個個蜂箱格外引人注目。
說起脫貧前的日子,何東峰的眼里閃爍著淚光。“2015年我父親重病,在外打工的我只能回家照顧,還有兩個孩子在上學,妻子干零活掙的那點錢給父親買藥都不夠,欠了一屁股的債……”
2016年,扶貧工作隊的到來,給何東峰一家帶來了希望。在工作隊的奔波協調下,何東峰的父親被納入大病醫保健康扶貧項目,他的一雙兒女也順利享受到貧困學生教育資助。
“不能啥都靠政府,我得想辦法靠自己的雙手賺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何東峰人窮志不短,工作隊隊長武旭亞看在眼里,盤算著如何幫他一起找路子脫貧。
山里人不少都有養蜂經驗,何東峰也不例外。但因為缺乏技術,之前養蜂賠了不少錢,讓他有些心涼。“有了工作隊的幫助,那一年,我們村里的貧困戶都免費分到了蜂箱,我也領到了15箱蜂。”何東峰說,從那時起他就下決心一定要把蜂養好,不能辜負幫助自己的人。
大山里春、夏、秋三季花開遍野,為中蜂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何東峰吸取之前的教訓,從學技術下手,認真鉆研,精心管理。
功夫下在哪,成果就出在哪。很快,何東峰的第一批中蜂就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他高興壞了。漸漸地,他開始逐步擴大規模,從最初的15箱,到2018年的100余箱,不僅成為了養蜂能手,還成功脫了貧。2018年底,他牽頭成立西安“蜂露源”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本村的村民,帶領大家共同走向致富路。
“再過一個月就開始取蜜了!今年我養的這150箱蜂,順利的話預計能產蜜1000余斤,賣到5萬元。”采訪間隙,他打開蜂箱,取出一片蜂脾給我們介紹。
如今,在山里,何東峰有他熱愛的養蜂事業,他打算今年為蜂蜜注冊商標,把產業做大一點。在山外,何東峰的女兒已經就業,兒子也讀上了大學,不忙的時候,他也會出山打些零工,貼補家用。
在何東峰眼里,山里和山外已經不再遙遠。因為有國家的好政策、有更多溫暖的力量投向了這個小山村,在鄉村振興開啟之年,必將有更多的驚喜在路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