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你們啥時候來我家幫忙,地里的煙葉等不得了。”在村里的烤房群查看了一番,39歲的彝族漢子施榮偉有些心急:村里的“娘子軍”幫工隊正忙著幫鄰村的一戶烤煙種植戶裝爐烘烤。
“你家的煙葉還可以等幾天,排著隊來,別急。”“娘子軍”幫工隊隊長李元仙樂呵呵地說。
施榮偉家住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小龍潭鎮則舊村委會麥塘村民小組,種植烤煙有20多年,請過的幫工不少,但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村里的“娘子軍”幫工隊,“她們的活計干得很好,請她們來幫忙,不用操半點心。”
2019年3月初,與施榮偉同村的李元仙見村里的一些姐妹在忙完家里的活計后還有不少時間,便張羅著組建起了一支幫工隊。因幫工隊剛組建時,隊員全部都是女同胞,便被大伙兒親切地稱為“娘子軍”。
麥田村“娘子軍”幫工隊部分隊員。前排左三為李元仙。鄧楚瑜攝
李元仙今年50歲,此前家里種了近30年烤煙,2016年轉型種植大棚蔬菜,閑不下來的她便心生了組建幫工隊的念頭。
麥田村人少耕地多,農業產業發展勢頭旺盛,勞動力需求缺口不小,“娘子軍”幫工隊組建后,有效緩解了村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和李元仙一樣,“娘子軍”幫工隊的其他隊員都居住在麥田村,而且都有多年的烤煙種植經驗,這讓聘請她們幫工的烤煙種植戶很是放心。“她們的活計干得漂亮,大家都看在眼里。”施榮偉說,在則舊村委會,村民自發組建的幫工隊不少,但鄉親們都喜歡請“娘子軍”幫工隊,主要原因是她們從不忽悠人,“不像有些幫工隊,只做‘一錘子買賣’。”
“村民請我們干活是信任我們,可不能讓鄉親們花冤枉錢。”李元仙說,“娘子軍”幫工隊組建時,她和姐妹們就定了一條規矩:只要接下的活計,就要盡心負責,來不得半點馬虎。
兩年多來,“娘子軍”幫工隊憑著出色的活計,在則舊村委會乃至小龍潭鎮里皆有口碑,許多人家只要請工,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們。“現在我們接到的‘訂單’就有10多個,日期排到了9月份。”李元仙高興地說。
“娘子軍”幫工隊隊員都是干農活的好手,她們的“訂單”除了烤煙生產方面的,還涉及糧食、蔬菜、水果種植,每年除了1到3月初活計少一些,其余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現在這支“娘子軍”幫工隊有隊員20多名,經常出工的有十多個。她們中,年齡最小的50歲,最大的52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加入幫工隊后,她們在照顧家里的同時,還能掙一份收入。去年,“娘子軍”幫工隊接到了60多筆“訂單”,人均幫工收入近2萬元。
“娘子軍”幫工隊不僅“戰斗力”強,還有濃濃的情誼。
去年,“娘子軍”幫工隊有幾名年輕隊員事先沒有告訴其他隊員,“跳槽”到了鎮里的豆腐皮廠打工,當她們懷著歉意向大伙兒作別的時候,李元仙笑瞇瞇地對她們說:“你們人年輕,出去闖一闖是好事,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就要把握住。”末了,她補一句:在外面如果遇到了困難,就跟姐姐們說,能幫上忙的,我們絕不會推脫。
李元仙說話的時候,隔會兒就有電話打進來:眼下正是煙葉烘烤的大忙時期,很多人家都在等著她們搭把手。“只要還能干得動,我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李元仙笑盈盈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