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一大早,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保和鄉(xiāng)斐賈村委會斐賈村民小組烤煙種植戶李春平準(zhǔn)備好外公外婆的早點后,穿上桔黃色的工作馬甲、戴好工作證,來到離家不到50米的烤煙初分點,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種植烤煙以前,李春平一家和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只能依靠種植玉米和飼養(yǎng)幾頭豬。雖然生活條件有限,但在父母的辛勤努力下,李春平和妹妹從沒餓過肚子。
2003年,正當(dāng)一家打算如何把日子過得更好的時候,李春平的父親突然病逝。那一年,李春平才14歲。
李建平(左)、李林春(中)、李春平(右)正在為鄉(xiāng)親們初分煙葉等級。鄧楚瑜 攝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從小懂事的李春平用稚嫩的肩膀,和母親扛起了這個家。2010年,在當(dāng)?shù)責(zé)煵莶块T的指導(dǎo)下,斐賈村的鄉(xiāng)親們開始種植烤煙。2011年,李春平一家也種上了烤煙。2012年,家里好不容易歸于平靜的生活再次被打破:那一年,母親決然地改嫁了,照顧外公外婆落到了李春平一個人身上。此后時間里,李春平和妻子扛起了這個家。
2013年,因烤煙分級技術(shù)嫻熟,李春平被當(dāng)?shù)責(zé)煵莶块T聘為分級員,和另外的分級員負(fù)責(zé)全村40多戶烤煙種植戶的烤煙初分工作,一干就是8年。
李春平來到分級點的時候,同村的分級員李建平比他先到了一會兒,正忙活著打理分級臺。李建平今年46歲,擔(dān)任分級員的時間比李春平早兩年,家里也多年種植烤煙。
剛把衛(wèi)生打理干凈,烤煙種植戶李貴云和妻子、兒子開著車將自家的煙葉送到了分級點。李貴云一家今天開來了兩輛車:李貴云開著農(nóng)用車,兒子李明良開著面包車。看到李貴云一家的陣勢后,李建平調(diào)侃:“李老板,場面大了啊。”李貴云笑答:“我家今天分級的煙葉多,要兩臺車才裝得下。”
李建平說,剛種烤煙那幾年,斐賈村基本沒有硬化路,鄉(xiāng)親們的好日子也剛起步,把煙葉送來分級點,大多數(shù)人家只能用背簍背過來,條件稍好的人家則用馬或牛馱過來,“現(xiàn)在好了,都是用車運過來的。”
村里的分級員除了李春平和李建平以外,還有李林春。李林春今年29歲,也是一名烤煙種植戶。李林春此前種了幾年烤煙便外出打工,2019年又回到村里種烤煙。這些年村容村貌逐年改變,特別是小樓越來越多,讓常年在外的李林春感觸頗深。
李春平和李建平、李林春剛幫李貴云一家的煙葉分好級,村民李向昌開著面包車裝著煙葉來到了分級點。此時,分級點約莫匯集了5戶人家、十幾個人,大伙兒你幫我、我?guī)湍?#xff0c;互相搭把手。
李向昌今年33歲,小時候也過過苦日子。看著熱鬧的場面,也樂呵呵地跟大伙兒嘮起了嗑。聽到李建平說起村里曾經(jīng)的貧困情況,只聽了半截話的李向昌接過話來:“去年我家建新房的時候,你說我是有錢人。現(xiàn)在你家也建了新房,還哼窮嘞?”引得眾人一陣哄笑。
高興的氛圍中,李春平和李建平、李林春三人一邊和大伙兒說笑著,一邊忙著手里的活計,不多時,幾戶人家的煙葉已分級完畢。坐在一旁登記分級情況的李春平說,在烤煙收購期間,像今天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有。李貴云、李向昌等人回去后,又有不少村民開著車將煙葉運至分級點。
作別時,車行至村口,從分級點又傳來了鄉(xiāng)親們高興、爽朗的笑聲……
篤行致遠(yuǎn)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