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上午,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陳吳鄉陳吳村的一片煙田里,技術員宋正熊手持剪刀,挨個給地里的煙株“理發”。剛過白露,陽光還帶著幾分熱度,幾壟過去,他滿面塵灰十指黑,儼然“賣炭翁”的模樣。
臨近煙葉收購季,煙農們都忙著采收成熟煙葉、送進烤房加工,他是在干啥呢?
原來,這片地是種子繁育田,“理發”的動作學名兒是“疏花疏果”,去小留大、去瘦留飽、去弱留強之后,能夠保證煙株結出質量更高的種子。如果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那么,烤煙種子就是煙葉生產的源頭。只有把好種子的源頭關、質量關,才能支撐煙葉產量“綽綽有余”,維護煙農的收益,從根本上保證煙葉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為了選育高質量的種子,宋正熊從洛寧縣北邊小界鄉的科研基地跑到了縣南邊陳吳鄉的這片試驗田,在村子里一待就是好多年。其中的緣由,還得從洛陽煙區的“品種革命”說起。洛陽煙區十年九旱,夏季還常有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對煙株的抗旱、抗病、抗倒伏等特性要求較高。洛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素來重視優良品種的示范與推廣,自2008年起就著手新品種的研究選育工作,針對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自主選育出烤煙新品系LY1306,并于2020年8月通過全國烤煙品種審定委員會評審。
為了便于研發與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洛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在洛寧縣小界鄉王村村建立了煙葉農業技術中心科研基地,宋正熊自告奮勇,成了長期駐站技術員。“很多時候我們是邊研究、邊試驗、邊示范、邊推廣。別看LY1306得到了多位專家的認可,想讓它在農民心中占據一席之地可不容易。”宋正熊說,“每一項科學研究,都是為后期項目實施打基礎。我們只有把科研項目研究透了、試驗做扎實了,形成了完整的科研成果,才算對行業負責、對煙農負責。”
王村村屬于老煙區,不乏經驗豐富的煙農。他們流程熟、技術好,但也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在種植新品種的時候采用“老一套”。“同樣的育苗方式、同樣的管理方法,為啥我這塊地的煙長得不好。”剛接觸LY1306時,王村村煙農薛治武就時常糾結。
“大家種煙前要先了解這個品種的特點,都說因地制宜,咱們也得‘投其所好’是不是?LY1306屬于肥料節約型品種,根系發達、葉片多,咱種的時候得少施復合肥、多施有機肥,落實二次打頂,澆足圓頂水,這樣種出來的煙才排場。”面對煙農的疑問,宋正熊隨時隨地都能開起培訓班。
通過落實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第一年試驗田的煙葉品質有了質的提高,產量和上等煙比例都遠遠高于普通煙田。洛寧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黨組成員、副經理李占敏介紹說,試驗田的生產水平一直處于全縣前茅,煙農收益近3年來呈直線上升。不僅是在洛寧,其他地區的煙農也對LY1306頻頻點贊。截至目前,LY1306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除了洛陽本地,在黑龍江、遼寧和重慶等地也有示范種植,深受煙農認可。
新品系的形象立住了,得有充足的種子才能保證長期可持續發展。“地塊選擇非常重要,既要通風向陽、無病無害,也要土質好、保水保肥。”為了找到更多合適的地塊,包括宋正熊在內的市縣兩級煙技人員白天爬坡上山、晚上整理資料,終于將種子繁育田選在了洛寧縣陳吳鄉。
就這樣,宋正熊從洛寧縣的北邊跑到了南邊。“其實剛來技術中心的時候,很不理解科研基地為什么要建在遠離城市的農村。現在我們明白了,只有建在這里,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假如在市里,想到試驗田取個樣品,路上開車的時間比取樣的時間都長。”宋正熊說。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在洛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生產技術中心,每名研究人員都是如此。“十三五”時期,該中心累計開展自立科技項目36項,其中參與國家煙草專賣局項目2項、參與省煙草公司項目12項、獨立承擔省煙草公司項目2項,取得科技成果14項、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省公司科技獎勵6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22項、外觀設計1項、軟件著作權2項,發表論文77篇(核心期刊論文51篇),并在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上作典型發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