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烤房內一桿桿“金葉子”新鮮出爐,大田里村民們爽朗的笑聲此起彼伏,董賢擦去臉上的汗水,眼里滿是喜悅和希望。今年5月,黔西南州煙草專賣局(公司)選派董賢到安龍縣灣水井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8月6日,董賢(右一)到陳興強家走訪慰問,了解基本情況。
董賢來到灣水井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底走訪,一家不落,迅速掌握村里農戶的實際情況。
“這個書記真能干,三天兩頭跑來看我家地里的情況,今年我家高粱賺到錢啦,栽了15畝,預計收益5萬元左右。”村民付仲輝的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原來一家企業與灣水井村一直有高粱種植與收購合作,但是因為不了解實際情況加之高粱種植經驗不足,很多村民一直有抵觸情緒,董賢就挨家挨戶組織動員,宣傳企業品牌影響力,打消了村民顧慮,讓村民第一次種高粱就嘗到了甜頭,不少村民明年打算擴大高粱種植面積。
“我們村5個組1392人,沒有一個懶漢,每一個村民都很淳樸、愛勞動,這是我們村能大步向前的關鍵,有了這些人,哪怕村里一個支柱性產業都沒有,我也有信心帶領大家一起發展致富。”談到對灣水井的印象時,董賢信心滿滿地說道。
灣水井村的種植水平在黔西南州一直名列前茅,不僅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村民更是出了名的勤快。這讓董賢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又重了一些,為了不讓老百姓辛苦努力得來的血汗錢打水漂,董賢一方面帶領村民大膽嘗試種植新的蔬菜,一方面又不斷走訪市場,打通產銷鏈,切實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
為了形成良性的循環幫扶機制,董賢提出“一對一”分組幫扶,把村民委員會成員全部調動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工作成效考評方式,大幅度提高幫扶的實際效果。
“那天要不是書記來我家走訪,今年我家烤煙損失就老火了。我這個人比較內向,從來不好意思開口問,當時書記主動喊我帶路去了地里,看了以后立即指出問題,隨后我就按照他的建議馬上松土、加清水灌溉,第二個星期我家烤煙長勢就恢復了,再晚一點今年就是白干。”陳應貴回憶到這些場景,眼眶忍不住紅了。
只要有時間董賢都會下組和老百姓嘮家常,董賢最常說的就是“你把老鄉當做兄弟朋友,他就會把心里話給你傾訴”。村里哪家有人生病住院、作物遭了蟲、考上了大學,董賢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村里事情雖然多,但董賢最牽掛的還是陳興強一家。今年69歲的陳興強因為小時候一場意外摔傷了頭部,做了手術取了兩塊頭蓋骨才保住了性命,但智力水平受到了影響,兒子陳伯凱也有智力障礙,家庭重擔全部落在了70歲妻子的肩上。董賢了解情況以后不僅為陳興強募捐,并協調按政策將其納入低保戶,解決日常生活基本開支。下一步,董賢還打算為陳興強的妻子爭取一個公益崗位,幫助他們繼續改善家庭狀況。
灣水井村一直以種植烤煙為主,但董賢從未停止過探索“烤煙+”的腳步,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到目前為止,除了烤煙種植外,灣水井今年還種植了生姜130畝、高粱360畝、白芨382畝,增收產值預計能達到420萬元,而且提供長期就業崗位40個左右。
在董賢的目標里,他還憧憬著繼續推進多產業融合,穩扎穩打地走好每一步,不僅要增加農戶收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建設烤煙產業綜合體、推動鄉風文明……“鄉村振興是一場持久戰,我已經做好長期的準備,既然我來到灣水井,那我一定把這個振興的基礎打牢夯實。”董賢充滿信心地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