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楊登杰,滿頭大汗的他,剛從三十八九度的煙葉烘烤房里出來,衣服濕了一半,憨厚地招呼大家坐下,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楊登杰家位于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中西部的大田鄉龍壩村,他患有先天肢體殘疾,只能靠左手進行生產生活、寫字、學習等。他當年因殘疾難以找到打工的機會,如今卻因擅長“火中取寶”,在周邊十里八鄉小有名氣,成為烤煙烘烤能手。
楊登杰夫婦。
結緣“金葉子” 走上幸福路
早年,楊登杰夫婦為生計到處打零工,辛苦卻收入微薄,再加上楊登杰右手不便,務工時四處碰壁,一家人靠著散養的兩頭豬和幾只雞勉強度日。當大女兒邁入校門,小兒子呱呱墜地,經濟上的捉襟見肘讓本就不甘貧窮的楊登杰意識到,不能再讓一家人過苦日子了。
2006年,楊登杰開始種植烤煙,如今每年種植18畝左右。比起其他百余畝的種植大戶,楊登杰家的規模并不算大,但他在有限的勞動量中,追求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創造出了高于其他煙農的畝均收入水平,去年年收入13萬元,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楊登杰家的新房子和老房子。
如今,楊登杰家重新修建了一棟300多平米的兩層新樓房,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楊登杰夫婦做烘烤前準備。
勤學苦練 精益求精
初入行時,煙葉種植的育苗、移栽、起壟、覆膜、施肥、澆水、打葉、上架、烘烤等環節一切從頭開始,楊登杰經常在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不懂就向老煙農學習,向書本學習,為了盡快入行,他還常常參加鄉里、縣里、市里舉辦的各種烤煙種植培訓班,通過十幾年的打磨,楊登杰硬是從零基礎成為全市有名的烘烤專家。如今的他,盡管對烤煙生產已經信手拈來,但每年仍會積極參加生產技術培訓、學習前沿技術。
“每年我都會去參加煙草部門組織的生產技術培訓,像什么栽培與營養調控培訓、烤煙病蟲害綠色防控管理培訓、煙葉烘烤技術培訓……我很感謝有機會學習這些知識,讓我這個殘疾人也成為靠‘手藝’吃飯的人?!碧崞疬@些,楊登杰滿滿的獲得感。
楊登杰夫妻兩人打拼多年,妻子對他在烤煙生產過程中認真負責的態度是既放心又心疼:“像最近這種采收、烘烤的季節,他白天隔不了兩小時就會去檢查烤房,晚上12點睡下,半夜2點又起來去檢查一圈,每晚至少看2次,就是放心不下。”妻子羅迎先滿是心疼。
妻子羅迎先(左一)在幫父母干活。
樂于助人 同心共筑幸福夢
7月下旬,天氣異常悶熱,村里的煙農彭齊立和黃克超家的煙葉遭受高溫灼傷,他們第一時間想到了村里的“烘烤專家”楊登杰。楊登杰二話沒說,放下手里的活立馬去解決,靠著豐富的烘烤經驗,他針對高溫灼傷的煙葉進行了特殊烘烤,幾天幾夜守著烤房,隨時查溫度、調火候,保證烘烤設備正常運轉,最后基本維持了烤煙正常質量,將鄉親的損失減到最低。
村里的烘烤房隨處可見楊登杰的身影,煙農謝聲龍家烤的烤煙成色有問題,便請來楊登杰排憂解難,他仔細檢查設備、了解謝聲龍的具體操作、查看烤煙情況,最后找出是烘烤房排濕不暢,烤煙變焦。
每年烤煙移栽和采收的大忙季節,楊登杰都會在村里雇傭十來個工人,其中不乏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和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楊登杰都會特意給他們安排一些簡單輕便的活兒。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難怪鄉親們都說楊登杰不但能干,還心善,也是他們烤煙生產的“及時雨”。
談及下一步打算,楊登杰說:“我也不會別的,就想干好老本行,讓鄉親們種出、烤出更好的烤煙就是我的夢想。自己的日子再過得好一點,讓老婆不用那么辛苦,年底宰兩頭豬,等在外面讀書的孩子們回家一起過個好年?!?/p>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