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鄉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西南部,因地下暗河從山腳涌出,形成天然湖泊(龍潭湖)而得名。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屬石灰巖地帶,年平均降雨量為1524毫米,屬干旱少雨地區。因基礎設施落后,雖有水資源豐富的龍潭湖,但沒有相應的抽水設施,天不下雨,百姓們喝水只能靠肩挑背扛,山上的莊稼更是靠天收成。這樣的自然環境,龍潭鄉的貧困已是必然。
2015年,思茅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積極響應思茅區委、區政府的號召,開始掛鉤聯系龍潭鄉黃草壩村,派駐扶貧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駐村扶貧。
自思茅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駐村工作隊員入駐,便開啟了產業扶貧之路。從最初的整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到如今的人均年收入超過15000元,收入翻了近2番。
打開思想的“結”
第一位駐村工作隊隊員進村時,村中百廢待新。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54戶、1708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7戶、619人,貧困發生率37%。村中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村中留下老年人和一些孩子,勞動力嚴重不足。
剛進村時,村中多數良田荒廢,不是缺“動力”,就是缺“勞動力”,不是缺“種子”,就缺“種種子的方法”。駐村工作隊與村委、村干部一起,歷經數個深夜的燈火,逐字逐句、反反復復地研讀扶貧政策文件,挨家挨戶摸情況,帶著技術員查看各塊土地,用腳步丈量了整村方圓……
再看現在,黃草壩村家家干得熱火朝天,地里都種上了莊稼,豬圈里養著生豬,院子里跑著雞仔……層層努力,從“0”到“1”,其中既有汗水也有淚水,但看到村中老百姓從“看戲”的眼神到擼起袖子“站在臺上”,成為脫貧主角時,不管是委屈還是辛苦,回憶起來都是“甜”的。
創建脫貧“模板”
看到老百姓們充滿干勁和希望,最欣慰的無疑是一直為此努力的村干部和扶貧工作隊隊員。但光有一顆想干事業的心還不行,還得有路子可走。
樹典型、建模范,為村民建立一個可復制粘貼的“模板”,或許是脫貧之路最快的捷徑。
經過扶貧工作隊員與村干部反復走訪和多次討論,決定從全村60多名黨員干起,從激發黨員的積極性和帶頭作用著手。經過對種植經驗、積極性、勞動能力、知識水平、學習理解能力、自愿主動性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從60多名黨員中選出10名年輕、有活力的黨員,帶頭探索各項產業發展。通過發放種植技術口袋書,關鍵技術集中培訓,重要時間節點上門指導等措施,一步一步把建檔立卡戶手把手培育成了致富能手。現在,他們成為了村中靠勤勞脫貧奔小康,走上致富道路的“模板”。
建設“生命管道”
黃草壩村交通條件落后,當初沒有水泥路,家家戶戶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16年至今,思茅區煙草專賣局局(分公司)積極與黃草壩村聯系確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幫助黃草壩村購買中耕培土機31套,解決31戶煙農的生產工作需要;修繕生活道路23.7公里;實施太陽能路燈亮化工程項目,完成了全村8個村小組32盞路燈;幫助集體活動中心項目建設,解決了全村及相鄰兩個村1326戶農戶、4799人的集體活動場所需要;投資建設水窖項目水窖310口,總蓄水共計4650方,解決了3個村委會、13個村民小組、172戶農戶、1162.5畝土地的用水問題。
剛剛過去的9月,思茅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又召開了新的煙水項目建設工程啟動會,預計投資1152.39萬元。9月16日開工,截至目前,已開挖水池基坑14個,預計工期180日歷天。預計將解決4個村34個村民小組的生產、生活用水,受益面積25020畝。
現在,每年的抗旱季,扶貧工作隊員除廣泛宣傳動員老百姓節約用好現有水源,科學抗旱的同時,也能及時啟動提灌泵站水利設施,從落差760多米的龍潭湖抽水上山幫助老百姓抗旱,以長藤結瓜式分布水池,基本覆蓋山頭幾個自然村組。
現在,路通了,村民們都騎上了摩托車,有的家庭也買了小汽車。而老百姓的吃水用水問題,也在年復一年與上天的抗爭中,慢慢被這些逐漸密布在山與山之間的“生命管道”連通起來,家家都有了自來水,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灌溉水管連通了大山里頭的莊稼地。
走產業發展的可持續之路
2017年,黃草壩村在整鄉脫貧推進驗收工作中全村實現脫貧。掛鉤工作隊隊員積極響應國家“四摘四不摘”政策,繼續駐村掛鉤,帶領村民奔小康,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小康,是普通百姓對寬裕、殷實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要實現小康,持續穩定增長的經濟收入是基礎。根據村民家庭勞動力和實際掌握技術情況,小康產業重點選擇烤煙種植,附加選擇養豬、養牛、養殖黑山羊,種植核桃、花椒等??緹煼N植規模穩定、技術成熟、收入有保障,可以作為一個穩定發展的產業。于是,黃草壩村委與思茅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結成“對子”,讓優秀技術骨干定點掛鉤農戶,進行全流程、全鏈條、全進度技術指導。現在,黃草壩村人均收入超過1.5萬元。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拿利愢l村藍圖已畫就,鄉村振興,黃草壩村干部群眾已然在路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