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樹上的葉子越來越少,洛陽市洛寧縣小界鄉東宋鎮程家莊村西的煙葉育苗工場內,卻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大棚內,一批今年10月栽種的蒜苗已經陸續成熟,讓“棚主”程武民樂得見牙不見眼。
拔取、去泥、分揀、打捆……11月21日上午,走進大棚,一股濃郁的鮮香味兒撲面而來,工人們一套熟練的動作過后,一捆捆綠油油、鮮嫩嫩的蒜苗便打包完成,之后將運往周邊的量販超市和縣城里的蔬菜批發市場。“這幾天已經賣光4棚了,現在訂單還在加。”程武民一邊同大家一起采收蒜苗,一邊介紹,“前些天有位老板,直接把一個棚的蒜苗都包圓了”。
這處育苗工場是2014年煙草行業援建的大型煙葉基礎設施之一,總投資120萬元,共有育苗大棚20座,全部利用期間可滿足周邊3200畝煙葉種植需求。程武民是程家莊村土生土長的農民,栽過櫻桃、種過西瓜,看到不少鄉親通過種煙致了富,他也有意試試。正好當時村集體流轉了土地,準備建設育苗工場,程武民果斷出手,租下這19畝土地,承包育苗工場,當上了“棚主”,“跟種煙相比,我這算是機緣巧合,干了‘上游產業’嗎?”他幽默地說。
育苗的活計從生到熟,干了七八年,程武民連連表示“咱懂的不多,還得繼續學習”,但說起來又頭頭是道,“現在都有包棚技術員,最關鍵的就是把人家講的技術要點做到位。比方說,都知道苗床期的苗盤溫度要適宜,但是怎么調節這個溫度,就得像伺候月子娃一樣……”
煙苗從播種到出棚,一般歷經2個月,每年能給程武民帶來近5萬元的收入。而從每年6月到12月,育苗大棚都是“空窗期”。近年來,煙草行業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煙農利用現有資源挖掘多元化增收途徑,實現煙葉產業與大農業發展的有機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大棚、遮陽棚、剪葉機、溫度計等設施都是現成的,閑置著真是有些可惜。”為了化“閑”為“錢”,和洛寧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及東宋煙站充分溝通后,程武民開始發展“輪作”循環農業,讓育苗大棚發揮出更好的經濟效益。2019年,他先試種了13棚辣椒、油菜籽等作物,當年就增收近4萬元,2020年增加到7萬元,“今年咱們煙草公司支持力度更大了,不但給予補貼,還提供了種植建議和技術講解,對我幫助很大。”程武民說,受了這么多惠農政策,他一直心懷感恩,在過稱打捆時,每捆菜會多出3兩至5兩作為損耗,還會把根上的泥土抖落干凈。
“利用育苗大棚種植蔬菜不僅給老程增加了收入,還給村里群眾帶來了實惠。”程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程鎖民介紹,旺季里每天有20多人前來務工,附近餐館的生意就很不錯。
“育苗和種菜都是精細活兒,雖然辛苦點,但這些大棚給了我們美好的希望。”程武民對未來充滿期待,“只要肯下勁,就能賺到錢,勤勞肯定能致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