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天就喜歡到屋場來走走逛逛,環境好,還可以了解烤煙知識,非常有意思。”近日,在瀏陽市首個以烤煙產業為特色的金葉文化屋場,村民湯祥英高興地說著家門口的新變化。
漫步在金葉文化屋場,干凈整潔的步道、修舊如舊的古墻、隨處可見的烤煙文化墻……美麗、整潔的村容村貌猶如一幅畫卷。
金葉文化屋場位于古港鎮白鷺村,今年8月啟動建設,圍繞“以煙為主、產業融合、田園美麗、煙農致富”的發展要求,以探索打造集高質量千畝烤煙示范片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基本煙田永久保護、煙基標準化建設“四個一體”的現代化煙葉產業綜合體為目標,建成了我市首個以烤煙產業為特色的主題屋場。
因地制宜,打造產業文化主題屋場
古港鎮是我市較早開發的烤煙種植基地之一,烤煙種植產業特色突出,白鷺村則是古港鎮遠近聞名的千畝烤煙基地村。
“早在1998年,白鷺村就開始種植烤煙了,20多年來,烤煙產業和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在白鷺村有機結合,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白鷺村村干部馬賢福介紹,今年白鷺村被確定為瀏陽鄉村振興幫扶村,在市煙草公司、烤煙生產指導中心的大力支持與精心指導下,啟動了金葉文化屋場的建設。
金葉綻放、白鷺呈祥。歷時3個月,白鷺村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將金葉文化屋場打造為瀏陽首個以烤煙產業為特色的主題屋場,將屋場內“空白墻”區域,變成別具特色的烤煙文化畫廊。
?
“我有一壟煙,種在山水間,一片金葉在陽光中生長,一個富民產業在鄉村振興路上延伸……”烤煙生產的全過程躍然于墻上,還集中展示了中國煙草發展史、瀏陽烤煙產業種植史、瀏陽烤煙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成果等。
“我們村種烤煙的人多,但是了解烤煙歷史的人卻不多,如今在屋場散步就可以了解相關文化,我覺得特別好。”湯祥英說,屋場環境好,視野開闊,籃球場、詩詞書法文化廣場、公共停車場等一應俱全,是周邊村民活動健身的絕佳選擇。
保留下來的古墻為整個屋場增添了不少歷史氣息。
鄉村要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我們在屋場內專門打造了一個文化墻,用于展示白鷺村煙農的風采。”市烤煙生產指導中心駐白鷺村第一書記游定指著一面“煙農笑臉墻”驕傲地說,在白鷺村,扶持培育鄉土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就要讓煙農既是綠色農業的帶頭人,也是產業致富的帶頭人。
綠葉變"金葉",煙農發展產業信心十足
屋場內有一排黃色的房子,格外“吸睛”。游定介紹,這是當地的一組烤房,在這次屋場建設中,他們統一將外墻刷成了煙葉的顏色。
“我市今年的煙葉烘烤在8月中旬就已經完成,9月份的時候,我們將烤房設施租借給了別人,用于桂花烘烤,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游定說,現在白鷺村正在構建煙葉綠色生產的技術體系,推進烤煙綠色生產全覆蓋,探索烤房等設施的綜合利用,逐步形成蔬菜和糧煙產業的新模式。
綠葉變“金葉”。據悉,從1998年至今,24年的烤煙種植,為白鷺村累計帶來收入5500多萬元,繳納相關稅收1000多萬元,烤煙產業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加速器”。
“烤煙政策好,煙農收入穩,產業前景好,日子有奔頭。”市煙草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我市堅持培育青年煙農,不斷提高煙農收入水平,助力烤煙產業持續發展。
小煙葉,大產業,得益于烤煙產業的穩定發展,當地煙農的腰包也越來越鼓。去年,我市煙葉收購均價為14.26元/斤,今年煙葉收購價提價6.2%,收購均價達到了15.15元/斤,煙農種煙的收益進一步提高。
“種植烤煙以后,家里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日子越過越好,感覺未來更有奔頭了。”白鷺村煙農李孝林告訴記者,今年他種植了45畝烤煙,畝產值高達5200元。
“目前,我們正以白鷺村作為試點示范,開展千畝烤煙產業示范片的建設。”游定介紹,現在白鷺村的烤煙種植面積為1100多畝,明年還將繼續擴大烤煙種植面積,高質量、高標準推進烤煙生產示范片建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