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強(左二)為蜂農送來活框養殖蜂箱。夏陽攝
仲夏時節,萬物并秀。連日來,在湖北省竹山縣溢水鎮小東川村,漫山遍野的繁花競相怒放,點綴在滿目蒼翠的鄉間田野,“嚶嚶嗡嗡”的“蜂語”縈繞耳畔。對于職業蜂農石成強而言,當前正值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每天一起床,他就不停奔走在房前屋后,穿梭在群山之間,查蜂、采割、收購、運輸、加工、銷售……
“發展中鋒養殖產業,煙草部門不僅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還會組織人員到家門口開展‘手把手’的技術指導。”談及養蜂的初衷,石成強充滿了感慨。
今年34歲的石成強有著十多年的養蜂經驗。十六歲起,就過著走南闖北、追花逐蜜的生活。然而,三年前,市場環境開始悄然發生起了變化。
“一公斤意蜂產的蜂蜜當時只能賣十幾元,產量不穩定,市場越來越不景氣,收入自然也就難以保障。相反,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市場上對中蜂蜂蜜的需求量大增。”隨后,在外打拼了十余年的石成強毅然返鄉謀求出路。
萬事開頭難,由于缺乏經驗,石成強的前幾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正當石成強一籌莫展之際,國家煙草專賣局在竹山縣因地制宜發展中蜂養殖產業的幫扶政策讓他看到了希望。
竹山縣地處秦巴山腹地,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氣、豐沛的水源,是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優勢。如何把當地的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經過深入調研,國家煙草專賣局選定中蜂養殖產業為重點扶持項目。
國家煙草專賣局定點幫扶干部告訴石成強,發展中蜂養殖產業,煙草部門不僅會有資金技術的扶持,銷路也不用愁,市場好的情況下一斤中蜂蜂蜜就可以賣到100多元的價格。就這樣,抱著試試的念頭,石成強重拾舊業,在家門口走上了創業之路。
發展中蜂產業,養殖技術是關鍵。然而,長期以來,竹山縣的養蜂是以農戶散養為主,缺乏技術支撐,也沒有形成規模效應,蜂農收益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為破解技術難題,在國家煙草專賣局的主導下,竹山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簽訂了長期技術咨詢合作協議。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組織專家深入竹山縣開展中蜂養殖技術培訓,為蜂農講解中蜂養殖管理技術。對于石成強而言,每一場技術培訓都是一場雪中送炭的“及時雨”。憑著一股鉆勁,石成強還通過書籍和網絡學習養殖技術,仔細觀察蜜蜂生活習性,很快就把繁蜂、溫控、分蜂、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摸得一清二楚。
石成強(右一)指導蜂農采集蜂蜜。高竹攝
種得百花鮮,迎來生活甜。由于技術過硬,石成強當年就獲得了非常可觀的收益。如今,石成強蜜蜂養殖規模已經達到800箱。依靠養蜂的收入,石成強不僅翻新了舊居,建起了二層小洋樓,還購買了一輛小轎車,徹底擺脫了貧困,成為竹山縣遠近聞名的養蜂技術能手和產業發展帶頭人。
嘗到養蜂甜頭后,石成強還想把這份甘甜帶給更多的人。依托國家煙草專賣局和當地政府的產業幫扶政策,石成強邀請其他志同道合的養蜂專業戶組團養蜂,成立了竹山縣金葉情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起集蜜蜂保種、擴繁、增量,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運作模式。去年,該合作社累計加工蜂蜜45噸,銷售額突破1100萬元。
一項項舉措,一組組數據,記錄了竹山縣中蜂養殖產業漸入佳境的過程:2019年,擁有現代化生產線的金葉情“甜蜜工廠”率先在擂鼓鎮廣山村建成,緊接著國內首個崖壁蜂場正式落戶竹山;2020年,十堰市首個蜜蜂主題科普館在竹山縣開館,竹山縣被中國蜂產品協會授予“蜂業扶貧先進縣”……如今,竹山縣擁有智慧蜂種基地20多個,輻射全縣養殖蜜蜂2.8萬箱,年產蜂蜜350多噸,各類蜂產品年產值超過6000萬元。
“我們將重點將在產品研發、加工包裝、品牌推介、渠道拓展上下功夫,力爭把竹山縣蜂蜜產業質量做得更好,品牌打得更響亮。”對于做強做大中蜂產業,石成強信心滿滿。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