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兩天關門歇業,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提著抹布、簸箕站在這家店外犯了難,客戶經理卻習以為常:“周姐經常全國各地跑,5次上門拜訪中能見上一次都很難得了!”
他口中的“周姐”,是陜西省興平市一位零售困難戶店主周麗晨,她還有一個身份,是“寶貝回家”網站的陜西管理員。自2008年加入公益組織“寶貝回家”以來,周麗晨竭盡全力幫助被拐兒童尋親,共協助參與找回省內外孩子80余人。她榮獲了陜西省“優秀三八紅旗手”、陜西省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等多項殊榮,并擔任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和殘特奧會咸陽火炬手……
這次也不例外,關了門的店主正在尋親道路上奔走。“這是今年我送回家的第一個孩子。”周麗晨向陜西咸陽興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客戶經理仔細講述著……
周麗晨(左二)初識李生亮(左四)
初識李生亮是在2018年5月,經西安慈善協會介紹,周麗晨得知了這位聾啞人在尋親的消息。“剛聯系上時,就知道任務艱巨,困難重重。”她回憶道:“最大的困難是溝通,西安志愿者簡單為此還找來手語老師珠珠,但李生亮沒有系統學習過手語,溝通仍然很不順暢。”
據李生亮本人回憶,他是1997年秋天被人拐賣到西安的,老家的具體地址說不清楚,只能指著地圖告知周麗晨,大致在湖南郴州至資興一帶。隨即,周麗晨和志愿者們漫長的助力尋親路開始了。
先是帶著李生亮去采血入庫,一直沒有比中消息,只能一邊在網上搜尋線索,一邊靠公益組織“寶貝回家”的志愿者們走訪探索。直至2021年,事情才迎來轉機。當時網站上一些沒有戶籍的被拐孩子正在申報戶口,李生亮也在其中,“一位來自廣州的志愿者得知他的情況后,建議我們給李生亮做一下Y系列分析。”即便如此,周麗晨和志愿者也不愿把“寶”都押在信息比對上。
經過反復詢問溝通,李生亮逐漸記起了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他說家中有爸爸、媽媽和一個哥哥,爸爸能開拖拉機翻地,媽媽能榨油,家里種水稻,房子是尖頂瓦房,小時候吃的主食是米飯……
周麗晨和志愿者們將這些信息匯總后,結合Y系列的族籍分析,傳達給當地的志愿者,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好消息。當地志愿者劉建新經實地走訪打聽,找到了疑似李生亮所敘述的家庭,另一名志愿者羅博鵬當即聯系到疑似哥哥的李生華了解情況。“數據比對上了,但是這家人說是2003年被拐的,和李生亮記憶中的時間不一樣。”周麗晨介紹道,當地志愿者多次上門走訪,反復確認細節,2022年12月,經西安打拐辦DNA驗證,證實李生亮確系湖南郴州這家的孩子。
李生亮(右三)順利抵達家中后與周麗晨(右二)及其他志愿者合影
2023年2月26日,在手語老師的幫助下,李生亮與家人通了視頻電話。然而,周麗晨助力尋親的道路還沒有結束。“一定要親自把他送回家才算圓滿。”于是,3月3日上午,她帶著三名志愿者一起陪同李生亮坐上了前往湖南郴州的火車,4日上午順利抵達家中。與家人團聚,李生亮難掩喜悅,他激動地拉著周麗晨的手,不停地比劃、鞠躬,表達感謝。“原定送到了我就返程,可是不太會用手機購票,沒買上返程車票,只能第二天晚上坐車。”周麗晨說,志愿者出行都是自費,所以大家都盡量克服困難,選便宜的出行方式,能省則省。
“雖然我開了家小店,但是更多的時間精力都在尋親上,一有線索就得去實地了解情況,所以客戶經理上門拜訪時,我總是不在。”提及自己的小店,周麗晨不禁感慨:“作為一名零售戶,其實挺慚愧的,生意做得不怎么樣,但是得到了各級公司領導和同志的大力支持與關懷。他們經常聯系我,只要我開門營業,就來我店里拜訪,幫著我收拾店鋪、整理貨架,還對我的店面進行了改造,從凌亂的百貨雜店變成了目前很具規模的小店。這些年來,正是因為有公司參與寶貝回家這個公益項目,有他們對我個人小店的扶持,讓我在尋親路上更加堅定地走下去。今后我會一如既往發揚正能量,堅持尋親,決不放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