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寬敞的道路、干凈整潔的村莊、錯落有致的房屋、辛勤勞作的村民、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走進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群福村,處處呈現出一派幸福、和諧、美好的景象。
圖為食用菌產業園研發中心。
就近務工賺錢又顧家
在位于六盤水市水城區阿戛鎮群福村的水城群福恒盛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內,工人們正手腳麻利地將食用菌原料進行裝袋,傳送帶不時傳出“噠噠噠”的響聲,一袋袋菌棒經過傳送帶被送到滅菌箱進行高溫消毒。
“我家就住在附近,食用菌廠建成后,我就來這里上班,算下來,每個月也有3000元左右收入。”家住群福村慶腳組的劉畢飛一邊動作麻利地將食用菌原材料裝入培養袋一邊說:“這個廠里的工人,大多數是附近的村民,家門口做活路,有這些收入很滿意了。我們管理員以前也是在外打工,為了照顧家里娃娃老人才回來的。”
劉畢飛口中的管理員名叫金敏,今年32歲的她也曾在外務工。“大家裝食用菌原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袋口拉平整,手要松點,不能把培養袋中間的口堵住。”金敏一邊指導工人,一邊講述著她的經歷:“之前在外面打工,每個月雖然有5000多元的收入,但刨除各種開銷能寄回家的也不多,還照顧不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有一次,我與家里通電話,我兒子哭著給我講‘媽媽,我不要錢,我要你回家陪我長大,我們少吃點飯,少用點錢就可以了’,這件事對我觸動太大,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回來。”
圖為劉畢飛在裝食用菌原料。
群福村是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的定點幫扶村。2018年,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充分利用煙草行業的政策資源優勢,聯合水城區政府為群福村引進食用菌加工生產企業,建立了集制種、生產、循環、轉化、研發和展示為一體的水城群福恒盛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食用菌產業園落地群福村后,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和培訓機會,解決了當地很多村民的就業問題。
“從廣東回來之后,我發現村里建了食用菌廠。2019年1月,我如愿成為廠里的一名工人,過了半年左右,就成了菌菇質量管理員,工資從3000多元提高到現在的5000多元,對現在的生活還是非常滿足的。”金敏笑著說。
據悉,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投入生產以來,帶動周邊農戶就業,極大程度上解決了村里產業發展受限的局面。“食用菌廠建成以來,年產食用菌菌棒1500萬棒,能提供86個固定崗位,每年支付農民工工資3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累計達到80萬元;帶動本村農戶務工1200余人次,人均月收入在4500元左右。”群福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技術員李明偉說。
圖為有機肥加工廠外觀。
產業興旺群眾共富裕
在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里,配套建設了1個有機肥加工廠,這也是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結對幫扶水城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之一。2020年,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按照“依托烤煙產業、壯大現有產業、發展特色產業”的原則,結合群福村實際,延伸產業鏈條,多次調研考察后,因地制宜在群福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內建設有機肥加工廠,實現了物料的生態綠色循環利用和各項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吸引更多人返鄉創業,帶動群眾共同富裕。
“目前有機肥加工廠年產有機肥約5000噸,已經為群福村帶來8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帶動16名當地村民務工,實現村民務工收入36萬余元。”群福村村支書張貴林說。
熊仕富作為地地道道的群福村村民,受父輩的影響,對烤煙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從父母那一代開始,他家已經有20多年的種煙歷史了。
圖為熊仕富妻子曾敏群在整理煙柜。
“今年我家種了30畝烤煙,現在老人負責種煙,他一邊在食用菌廠上班一邊和老人一起種煙,我就負責打理這個小店,平時賣一些煙、副食品,可以說是種煙開店兩不誤,每年收入基本都能達到30萬元左右,鄰村的人都羨慕我們有煙草公司幫扶嘞。”熊仕富的妻子曾敏群一邊整理貨柜一邊說到。
“2023年,我們將繼續用好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結對捐贈資金,持續開展好鄉村振興示范村寨二期項目建設,幫助實施村寨規劃、污水處理、垃圾收運、庭院治理、村寨綠化等。同時,繼續立足產業優勢,發揮好烤煙主業、食用菌產業有機融合機制,助力農戶增收,不斷提升村民幸福感、獲得感。”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派駐群福村駐村第一書記冉清表示。
2016年,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定點幫扶群福村以來,依托烤煙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群福村的產業更加多元了,交通更加便利了,村民生活更有奔頭了,返鄉創業的人增多了,村子里越來越熱鬧了,群福村也如它的名字一般,正朝著“產業興旺,人民幸福、群體富裕”的道路前進,共同實現“幼有所依、老有所養”的幸福生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