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去年一年級沒有一個學生,今年掰著指頭算或許會有5個。”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九河鄉中和村中和完小負責人無奈地說。九河鄉中和村距離城區只有20多分鐘車程,中和村口便是高速路出入口,但這一“優勢”也導致中和村人口流失嚴重,一個3000多人的村子常住人口連1000人都不到。
中和村氣候冷涼,從當年10月至翌年4月均為霜期,較長的霜期也造成很多經濟作物產業無法在此落地生根,只能維持收入低下的傳統農業。種種局限,中和村漸漸成為了無產業支撐、無年輕勞動力、無集體收入的“空心村”。?
產業不發展,鄉村不振興。中和村村委會正一籌莫展的時候,玉龍煙草部門也正尋找現代高標準農業綜合示范區的適宜地帶,他們考察論證之后認為,中和村具備了打造現代高標準農業綜合示范區的的適宜條件。于是,九河鄉黨委、鄉政府、玉龍農業農村局、玉龍煙草公司多方積極協調申報,九河鄉赤土禾項目正式在中和村落地,為村莊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015年起我每年種地40畝以上,但租地散,租地難,請工難,用工多,成本居高不下,每畝收益只有1000元出頭,辛苦一年還是不夠家庭支出,只能進城務工。”中和村農戶張重立說。
九河鄉赤土禾項目正好解除了張重立口中的難題。為了攻克土地流轉難題,九河鄉赤土禾項目區在2022年流轉土地1000余畝的基礎上,計劃通過村集體委托經營的方式整村流轉2000余畝土地10年,并打造成高標準農田。當地煙草公司投入資金對土地進行整理,將破碎、細小、零散的“補丁地”“巴掌田”完全破埂形成千畝連片,并配套機耕路、溝渠等建設,助力項目區向全程機械化作業轉型,讓現代農業成為帶動村莊蛻變的主導產業。
破埂后的連片土地(禹青春 攝)
“我去年聽說村里開展土地流轉就回來種地了,今年田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后,雖然我還是種了40畝,但土地集中,管理方便,加上起壟、蓋膜全程都是機械化,不僅人輕松,成本也降低不少,去年畝均收入達到2000多元,今年收入會更好。在項目區種地,就是省心、省時、省力、省錢。”張重立高興地說。
當前,赤土禾項目區已完成了540畝流轉土地的破梗平整改造工作,并引進了4戶種植專業戶入場,戶均種植面積達到了135畝。項目區還聘請當地老百姓到田里務工,幫助農戶在家門口就業。后期,待2000畝流轉土地全部改造完成后,將引入其他村農戶開展規模化種植,實行煙后蘿卜、綠肥等其他作物交替種植,實現綠肥養地,蘿卜及其他作物多元化增收,并探索利用種植植物開展家禽家畜養殖等多項產業。
農戶在項目區作業(方亞梅 攝)
“我們中和村就是要抓住當前的機會,借助項目平臺力量,大力打造現代農業支柱產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干事就業,讓村中能人愿意回流支持村子發展,實現鄉村振興。”中和村黨支部書記和萬生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