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扎實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是一份造福于民的事業。
近年來,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派駐工作隊到張家界市桑植縣開展幫扶工作,在促進農村產業升級、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以及鄉村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探索。結合具體幫扶點三合界村、竹葉坪村的發展實際,湖南中煙駐村幫扶工作隊不斷探究好做法、好經驗及有效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2022年,三合界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預計今年能達到60萬元,農戶人均收入能達到1.29萬元。
湖南中煙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以己為筆奮力書寫,幫扶村的“硬氣”“生氣”“底氣”不斷騰升。
硬氣
基礎設施筑牢發展“硬支撐”
山區不缺風景,但缺像樣的道路。
曾經,桑植龍潭坪鎮通往湖北省鶴峰縣走馬鎮梅坪村的主要道路,“晴天陣陣灰、雨天一攤泥”,路窄坑深,營運車輛寧肯繞道30多公里,也不愿走這條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平時,梅坪村的居民也很少來三合界村,原因是“湖南的路不好走”。
修繕完成的村中道路。
幫扶工作隊進駐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路。這條全長2.02公里的村中主干道修通后,全路段有紅黃藍標線,兩個村的景象立馬換了個樣。每天早晚,梅坪的村民都往三合界村方向去晨練、散步,因為“湖南的路修得好”。今年6月,兩個村聯合舉辦了“湘鄂一家親”農民健康跑活動。
入戶道路硬化,路面修整、拓寬,產業路建設……道路優化是三合界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2020年以來,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三合界村的硬化道路基本實現通組到戶。
路通,資源通。置身三合界如火如荼建設的產業園區,湖南中煙駐桑植縣三合界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譚杰介紹,這里將是“未來湘鄂邊界產業孵化的‘金窩窩’”——除上千平方米的廠房、功能齊全的綜合產業樓外,學校、民俗街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該項目不僅能牽引整個龍潭坪的產業發展,還將成為桑植、鶴峰兩縣開展交流的重要園區。
在竹葉坪村,連通武陵源核心景區的竹黃公路,是桑植縣的重點項目,得到了煙草行業的大力支持。雖然與武陵源核心景區僅“一山之隔”,但因之前道路不通,竹葉坪難以融入武陵源文旅產業發展的“圈子”。在湖南中煙駐竹葉坪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盛毅看來,公路暢通后,竹葉坪村至武陵源景區的車程會縮短至十分鐘左右,竹葉坪村將成為承接武陵源核心景區文旅產業外溢的載體。同樣,竹葉坪村的特色產業將有可能成為游客“后備箱經濟”的提供商。哪怕武陵源景區游客的十分之一從此地經過,都能讓竹葉坪人吃上香噴噴的“旅游飯”。而對竹葉坪中長期的發展規劃,不僅讓村民熟悉了“國土空間布局”“路網結構”“觀光工廠”等一大堆新名詞,也讓他們感受到今后的日子更有盼頭了。
利當下、管長遠的基礎設施,重塑提升了兩個村生產、生活的基本盤。事實上,無論何時何地,基礎設施始終是鄉村產業發展、生活宜居的重要依托。
生氣
文明新風提升鄉村“軟實力”
三合界村很偏遠,但不缺少時尚元素。
三合界村村民在表演圍鼓。
“我在三合界很想你”“想你的風吹到了三合界”……現在的三合界村,隨處可見網紅打卡牌;鄰近產業園區的半山腰上,村民們自己用石頭壘臺子,打造原生態的露天咖啡吧。那塊站在遠處便清晰可見的“云頂咖啡”招牌,就豎在一壟壟菜地里。
文明之風吹拂,村民們不再滿足于一日三餐的飽腹,更有意義的事情在等著他們去做。
竹葉坪村干凈整潔的民宅。
除了管理自己家房前屋后的那片園林,美化村里的那條主干道也成了村民文際忠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的帶動下,從“站在一邊看”到主動加入,三合界村出現了一支由村民組成的、不拿報酬的保潔隊伍。現在,幫扶工作隊定期組織開展衛生大掃除,清理整治農村巷道,田間地頭、村口、路口等場所的衛生都是村民自發參與清理,真正形成了黨員干部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有力提升了三合界村的人居環境。
此外,村兩委與幫扶工作隊共同編制的一份三合界村文化手冊描繪出三合界村奔赴鄉村振興的“景觀”:桑植民歌、白族火把節、土家族牛王節、千年古樹……一個底蘊深厚的特色村躍然紙上;村民文明公約、村訓、村規成為村里人的行為準則。
界上風景好,界上新風拂。三合界這個曾缺乏活力的空心村,如今已然成為生機勃勃、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鄉村。
底氣
產業帶動鼓起村民“錢袋子”
文際忠曾經以為,這輩子他只能靠走南闖北給人打工賺錢了。沒想到,鄉村振興的發展遠景,把他吸引了回來。
除了建起一棟鄉間別墅外,文際忠回到三合界村搞起了自己最拿手的園藝。村里硬化主干道時,他通過競標拿到了道路兩旁綠化施工的項目。“以前想都不敢想,村里的道路還能搞上綠化!”文際忠說,綠化工程還能帶著村里的勞動力一起賺錢,“大家都有事做了,收入也增加了”。
路暢了、水有了、網快了……曾經制約三合界村發展的諸多“瓶頸”問題正逐一破除,越來越多村民覺得,在家門口也有奔頭了,在家鄉也能發展了。不少村民放棄外出務工,專心回村種茶葉、煙葉、粽葉等,一些年輕人開始在村里規劃起自己的事業。34歲的周凱,在工作隊的幫扶下創辦了一家“臘味坊”,帶動30多名村民就業。
短短兩年時間,三合界村發揮少數民族聚居地、兩省邊界區位優勢,創建出“三合界”品牌,引進康蔬農業、十八洞酒業、婉嘉樂生態農業、瑞湘菌業、湘豐桑植白茶等企業,引入“湘村636”便利店,支持發展農副土特產品加工、溶洞蘑菇、煙葉種植、民宿康養等新興產業……昔日的革命老區、重點幫扶對象以產業為抓手,發展底氣和實力越來越足。
野牛湖煙稻輪作示范基地。
發展以煙葉種植為主的特色農業,推廣“煙葉+糧經”產業;打造野牛湖煙稻輪作示范基地,發展高端、特色民宿,培育發展鄉村“民宿+旅游”產業;開展木瓜等中藥材種植及農產品深加工;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發展以紅色旅游研學為主的農文旅融合新業態。在竹葉坪村的發展規劃中,五大產業成為特色亮點,一批產業帶頭人帶動著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對于湖南中煙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每一名成員來說,他們用腳步丈量了這里的每一寸土地,跋山涉水、走村入戶,唯愿將村民的所想所盼化為“實景圖”。時間這個偉大的書寫者,將證明一茬又一茬幫扶隊員執己為筆的努力不會白費。當繁花滿樹,豐收的喜悅滿溢廣袤的鄉村,將會迎來一個碩果累累的季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