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后,行走在板子橋村,連綿的稻田都已褪去金黃色的負荷,開始短暫的休憩。
湖北廣水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駐村幫扶干部、第一書記左少安和村黨支部書記劉培濤正穿行于起起伏伏、大大小小的田塊間,探尋、查看稻田灌溉管線的走向。
板子橋位于湖北省廣水市城郊鄉西南部,總人口近4000人,是一個以稻米種植、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的傳統村落。自2021年起,在廣水市局(營銷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板子橋村開始全力謀劃,做好“水”文章,以水潤鄉土,以水促振興。
板子橋村水資源豐富
在“水”上做文章,是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深思熟慮后的結果。和附近多數村落一樣,板子橋村的年輕人大多去往城市打工,村里留守者多為老人,村里缺乏發展新產業的基礎。而同時,板子橋村最豐富的資源是稻田、水塘,村民對種稻養魚十分擅長,具備做好“水”文章的群眾基礎。因此,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致認為,用活用好這一方水,是板子橋振興的關鍵。
稻蝦聯作,是板子橋村做好“水”文章的開篇之筆。
2021年,廣水市局(營銷部)幫助板子橋村建起全村第一個稻蝦聯作基地,由村集體負責運營,示范帶動村民參與稻蝦連作。
板子橋村依托村級經濟合作社流轉160畝稻田,在稻田四周挖溝,在溝中注水養殖小龍蝦,實現田中種稻、溝中養蝦,一水兩用、蝦稻共生。
“稻田養蝦提高了農田利用率,小龍蝦還可起到除草、節肥作用,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稻米口感更好?!眲⑴酀f,一畝稻田每年可產140公斤小龍蝦、520公斤水稻,凈收益可達5200元。
如今,板子橋村已有稻蝦聯作稻田220畝,稻米質量和稻田種養效益顯著提升,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盤活水塘,是板子橋村做好“水”文章的接力之筆。
板子橋村幾乎家家有塘堰,但由于村民缺乏養殖技術、管護精力,多數塘堰用于放養鯽魚、草魚、鴨子,水產養殖的增收作用并不突出。
要提高塘堰經濟產出,必須調整養殖品類,提升養殖結構。2022年開始,駐村工作隊引導板子橋村依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開始養殖鱸魚,著力提升種養結構。
2023年,板子橋村進一步改善運營模式,將村集體魚塘托管給專業水產養殖公司,促進水產養殖邁上新臺階。
“村里自己經營魚塘,實現了盈利,但示范帶動作用還不夠明顯。”左少安說,“鱸魚等高價值魚類養殖對技術落實、市場把握要求更高,引入專業公司更有利于村里發展養殖產業?!?/p>
在村集體、專業水產養殖公司帶動下,如今,板子橋村已形成“村集體+專業公司+能人大戶+普通農戶”的水產養殖經營模式,鱸魚等品種的養殖水面由40畝擴大到70畝。
重修河壩,是板子橋村做好“水”文章的強基之筆。
在板子橋村六組附近,一條小河穿村而過,哺育著兩岸稻田。小河上修筑有一個石頭壩,用于蓄水灌溉。前些年,由于年久失修,石頭壩被沖垮,喪失了蓄水功能。村民瞅著小河心里卻著急,“漲水時河水白白流走,稻田缺水時又指望不上”。
2023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一條長4.6米的嶄新水泥壩建成并成功蓄水,有效保障了夏季的稻田用水。
左少安說,目前受益的地塊主要是離小河較近的,他們打算明年配套建設輸水管線,讓村里更多稻田享受到水壩的紅利。
在做好“水”文章的同時,廣水市局(營銷部)還幫助板子橋村量身打造了“村店”——“知音便民”加盟終端。
知音同行便民商店成為村民購物的好去處
板子橋村“知音便民”商店就開在村委會隔壁,窗明幾凈、貨架整齊,不僅銷售糧油、副食、飲料等商品,還為村民提供快遞代收、涉農費用代繳等服務,方便村民生產生活。
村稻、村塘、村壩、“村店”,村集體的產業如何運營才能更上新臺階?更具發展潛力?對此,板子橋村成立了廣水市寨山緯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村集體資產運營管理,推動村集體資產持續保值增值。
2022年,板子橋村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近60萬元,村集體經濟實力逐步壯大,為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公共服務、優化基層社會治理、提升群眾獲得感打下堅實基礎。
“水”潤鄉土,“店”利百姓,一以貫之,共創振興。廣水市局(營銷部)局長、經理向鐘說:“大家齊心協力踏實干,板子橋村的鄉村振興‘美景’定會越來越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