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落有致的房屋,白墻黑瓦;清香四溢的稻谷,心曠神怡;辛勤勞作的村民,親切質樸。這里是黃河尾閭的稻香七村,也是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十年幫扶的錦繡七村。十年來,東營市墾利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派出了四任幫扶干部,墾利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的田愛民同志正是七村現任的駐村第一書記。
兩年多來,田書記接過了七村鄉村振興的“接力棒”,積極協調村“兩委”和工作單位謀劃村莊發展思路,為七村辦出實事、做成好事。在此期間,七村先后獲得“省級景區化村莊”“省級文明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截至2023年底,東營市墾利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連續兩屆獲得區直單位下派幫扶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第一書記”田愛民獲得區委區政府嘉獎。
凝魂聚力,黨建引領強堡壘
“跟以前相比,現在的黨員活動室更寬敞明亮,不管是集中學習還是組織會議,再也不用一人一個小馬扎地擠著了。”黨員孫金寶笑著說。
如何規范黨組織日常組織生活,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是田書記上任后面臨的第一個難題。田書記從村內硬件設施著手,積極協調幫扶資金17萬元,實施黨員活動室提升工程,不斷完善黨建工作場所及相關配套設施,實現了基層黨建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的“六有”標準,為七村建立堅實的硬件堡壘。
在規范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制度執行的同時,他不斷思考新形勢下黨組織引領產業致富的方法途徑。牢牢把握“黨支部引領帶動”的主線,在七村探索實行“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黨建引領水稻產業發展新模式。
圖為駐村第一書記田愛民參與七村議事
富民強村,產業轉型育特色
作為一名老黨員,田書記常說:“‘辦就辦些實事’,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責任和擔當,更是七村這270多口人的真摯期盼”。農村的民生問題不僅僅是溫飽,更關乎著每一個農民的精神面貌和未來憧憬。當一項項惠民利民的項目如春雨般滋潤心田,村民們的問題得以解決,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我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收入。煙草公司幫扶的這些年,村里環境越來越好,七村大米的名氣越來越大,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這是我們實實在在看到的變化”。說起七村的水稻產業,村民羅衍成自豪地說。
過去的七村以傳統的水稻種植為生,村民增收致富之路走得極為緩慢,要想啃下產業振興這塊“硬骨頭”,還需下苦功、出大力。自煙草幫扶七村以來,幾位幫扶干部一任接著一任干,幫助七村成立了生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入海口”大米品牌、建成了日加工30噸的大米加工廠、購置了現代化大型農業機械設備,打出了一套助推“產供銷一體化”發展的組合拳,為七村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村后,田書記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村級產業發展情況,經過和村民的反復試驗溝通,用堅實耐用的深耕犁更換傳統工具,大大提高了深翻土地的效率;重新設計了大米包裝,提升包裝的新意、吸引力,增強七村“入海口”大米的市場競爭力;購買了現代智能化的農業無人機,實現精準、均勻、高效地完成播種、施肥、打藥等農業生產活動,降低各種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力。
圖為墾利七村水稻產業
經過兩年多的不斷摸索,七村的農業生產逐漸向數字化農業過渡,“入海口”有機富硒生態稻米已成為了享譽黃河三角洲乃至全省的大米品牌,真正幫助七村建好特色品牌,促進村民增產增收。
建設美麗幸福七村,一直在路上。東營市墾利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將以滿腔熱情開啟傾情幫扶的下一個十年,繼續書寫與七村的故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