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文化廣場上‘香溢紅色驛站’在搞一個公益書房,我就想把家里的藏書捐給驛站,希望書房辦得越來越好,讓更多居民可以到這里來閱讀。”志愿者朱希斌說道。驛站書房匯聚愛與希望,閱讀傳遞知識,還可以給人帶來安寧靜謐、真實深邃的體驗。
2022年以來,浦江縣煙草專賣局指導建立了10家“香溢紅色驛站”,組織了青年黨員和黨員零售戶組成的“香溢”志愿服務隊,啟動了驛站“聯戶連心,服務惠民”的志愿服務,在“香溢紅色驛站”閱讀空間,共建“城市書房”,開展了捐書助學之路,將捐書送往鄉村“農家書屋”,與當地鄉鎮黨建聯建結合起來,投身于“香溢”紅色驛站扶智助學,扶智共富之路。
捐書興學,孝義傳家
“沒想到這里有這么多孝義古籍,能看到這么多有意思的孝義文創作品,回去了一定分享給班里的小伙伴們!”一名來這里研學游的小朋友興奮的說。在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江南第一家”(鄭義門)邊上的“香溢”紅色驛站(浦江縣中柱副食店)開設了“孝義學堂”,店主鄭中柱邀請鄉里的文化老輩鄭定淳來這里講解《鄭氏規范》,介紹“鄭氏宗祠”為中心的主建筑景觀群集,將這里自強不息的人格理想,勤勞儉樸的持家原則,尊師重教的教育故事向來這里的孩子們分享。
“這份孝不只是在外面,在我們鄉里的每家每戶有家風家訓,我這里對這方面的文化書籍進行收集整理了,非常感謝浦江縣煙草專賣局的黨員同志幫忙來整理文獻,號召鄉人捐贈孝義書籍。”浦江縣中柱副食店店主鄭中柱感慨說道。
“千年江南鎮,浦江鄭義門。同堂親如初,共著孝義書”,浦江直到今日,也還在傳遞著這份美德。浦江縣煙草專賣局的黨員志愿者通過在“香溢紅色驛站”分享“好家風”,開設了修身養德宣講課程。通過言傳身教,孩子們現場體驗“有序”、感悟“師儉”,培養感恩圖報和孝敬父母的美德。
“香溢”志愿服務隊開展“孝義學堂”活動 黃孔輝/攝
黨員志愿服務者定期為“香溢紅色驛站”整理書籍文獻 黃孔輝/攝
聯建到村,留守服務
“王氏子弟自古以來課農桑,敦詩禮,耕者力于稼穡,讀者勤于詩書,形成了耕讀的家風,村里也建立了‘農家書屋’,苦于藏書少,現在有浦江煙草來助力捐書,共建書屋,擴大了村民閱讀視野,也為村里留守的孩子打開了學知識的又一窗口。”鄭宅鎮深二村黨支部書記王大源深情的說道。
鄭宅鎮深二村位于鄭宅鎮中西部,鄰近“孝義傳家”的“江南第一家”,浦后公路貫村而過,人口約千余人,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以葡萄種植、水晶鎖業加工為主,從傳統農業經濟向工業產業經濟轉型中,村民亟需掌握更多的技能與知識,村兩委班子積極搭建平臺,引進資源。浦江縣煙草專賣局黨員突擊隊在當地“香溢紅色驛站”牽線搭橋,積與鄭宅鎮開展黨建聯建共建“農家書屋”活動,不斷拓展村民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村民學知識助力鄉村振興的動力,文化助力當地村集體經濟增收。經過三年的努力,村民可以到“農家書屋”書架上挑選文學、農業、生產、歷史、黨建,非遺制作工藝等各種類型的書籍進行閱讀,坐在一起暢談,分享生活經歷和閱讀心得,村民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
黨員突擊隊與鄉鎮黨建聯建“農家書屋”開展讀書會 黃孔輝/攝
“香溢”志愿服務隊隊員陳黨軍在村干部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積極堅持開展“春泥計劃”紅色研學活動,他牽頭成立了“公益學堂”,利用當地北鄉革命紀念館、公安英模陳列館,邀請經驗豐富的退伍軍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隨著隊伍的發展壯大,活動內容也逐步擴展到課業輔導、國學體驗、安全教育、民俗文化等,活動規模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至如今最多百余人,年均活動次數超過20次,活動效果得到村民的好評。在志愿服務上,他也曾遇到顧客和家人的不理解,陳黨軍總是說:“我是一名黨員,看到很多孩子,老人留守在村里,想為他們做點什么,我又加入了‘香溢’志愿服務隊,可以有大家一起努力為村民服務!”漸漸地,他身邊的親朋好友也理解了他的工作,父母也會在人手不足時,主動前來一起幫忙。“‘香溢’志愿服務隊越來越多的人的加入,也能得到身邊人的理解和認可,我感到很滿足”陳黨軍笑著說。
黨員突擊隊與鄉鎮共建“農家書屋”開展讀書會 黃孔輝/攝
下一步,浦江縣煙草專賣局將繼續與鄉鎮廉政教育基地結對,進一步完善“農家書屋”功能建設,讓共建共享成果惠及更多群體。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