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家河美麗鄉村建設。喻可欣攝
青山綠影之中,陽光透過云層,灑在三三兩兩悠閑坐在家門口聊天的老人臉上。筆者從十堰市房縣縣城出發,驅車前往房縣門古寺鎮項家河村。車窗外,一幅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畫卷正盡情鋪展。
項家河村,是當地有名的種煙村。2020年,被列入全國煙草行業首批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試點,它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指導,發揮“四帶模式”,逐漸成為依靠產業帶動、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樣板村。2022年,被納入十堰市鄉村振興首批示范村。
這一切翻天覆地的變化,都離不開項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方必春的默默付出和十堰煙草部門的大力支持。
今年60歲的方必春是一名有著35年黨齡的“老書記”。自擔任河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帶領村“兩委”按照高質量發展工作思路,狠抓鄉村振興工作落實,幫助全村789戶、3017名村民脫貧致富。
“項家河村是由5個自然村合并成的,以前的項家河村窮、亂、散,如今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方必春說,“小時候窮怕了,現在當干部,就要帶著大家一起富,干出樣子來。”
項家河村自2006年發展煙葉產業,得益于十堰、房縣兩級煙草部門的指導幫助,第一年就取得好收成,邁出了脫貧致富的第一步,后續種植規模基本穩定在2000畝左右。2023年,項家河村種植煙葉達2300畝、產值800余萬元。
種好“金葉子”,走上致富路。多年來,煙葉產業已成為項家河村推動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也是具有輻射帶動能力、能夠長期穩定增收的優勢產業。
“我們依托煙葉產業,持續帶動本地勞動力就近務工,有效解決了有家無就業,有業無居家的困境。”方必春介紹,“到2025年,全村煙葉種植面積預計可達到3000畝左右,實現產值1200萬元。”
走進村里的騰旭有機肥加工廠,映入眼簾的是兩條生產線有條不紊地工作著。秸稈、鋸末、木材邊角料機器,經過粉碎、高溫處理、壓縮等工序,緩緩吐出拇指粗細的生物顆粒燃料。
“每烤一爐煙葉需要生物顆粒燃料約1噸。去年,生產銷售有機肥4300噸、生物質顆粒6800噸、餅肥1151噸,在保障村里的需求外,還遠銷周邊鄉鎮及竹山縣等地。”方必春興奮地說。
房縣局(營銷部)駐村工作隊隊員柯斌也接過話茬:“以前一到烤煙季節,村里的烤煙爐就冒出濃濃黑煙,特別污染環境。去年,我們將全村100多座烤煙爐全部免費改造成生物顆粒燃燒爐,每晚只加一次燃料就足夠了,既幫村民省錢、省工,還保護了青山綠水。”
除發展煙葉產業外,項家河村因地制宜,借助山場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成立專業養殖合作社,通過養殖山羊、黃牛、牲豬、蘆花雞等,實現產值750萬元。“這些牛羊產生的糞便可以加工成有機肥,既增加了養殖戶收入,又保護了生態環境。”有村民介紹。
不僅如此,項家河村還積極發展生態有機茶葉、林下天麻、羊肚菌等種植業,實現產值1500萬元,呈現“組組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事干、勞動有收入”的良好局面。
據悉,為切實提高村民種植積極性和贏利水平,僅羊肚菌這一項,房縣農業農村局特聯合門古寺鎮政府為項家河村羊肚菌種植戶傳經送寶,聘請國家食用菌產業體系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邊銀丙教授為該鎮60余名種植農戶講授羊肚菌穩產高產栽培關鍵技術。
漫步在鄉間小路,藏不住的春意撲面而來。路兩邊坐落著一排排大棚,大棚內一朵朵羊肚菌撐著褐色的“小傘”,破土而出,長勢喜人。
“田野綠意盎然,家鄉美景如畫;小超市便村民,快遞代收省心;農特產品代理,商家村民共贏;直播間里熱鬧,帶貨銷售紅火;文化活動多彩,精神面貌喜人……”來到村委會辦公室附近的民歌樓前,村民們載歌載舞,表達著對“知音同行便民綜合服務站”(以下簡稱服務站)的喜愛之情。
“服務站”是十堰市局(公司)以開展農網終端提質升級為契機,協調銀行、電信、郵政等部門,拓展便民超市快遞代收、金融代辦、生活費代繳的多功能區,充分發揮了終端紐帶橋梁作用,讓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辦事、購物,深受好評。
沿著“服務站”的樓梯拾級而上,展現在眼前的是陳列著各式各樣農用器械的項家河煙農服務中心,描繪了一幅科技興煙的生動圖景。與此同時,項家河村還實行“1+N”合作組織模式,為煙農提供農機作業、維修保養、銷售等專業服務,提供土地租賃與承包,進一步解決租地難、請工難、融資難等問題;匯聚政府、煙草部門、煙農三方資源,成立農業技術培訓中心、農機服務中心,為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技術、人才、服務等保障。
辛勤耕耘創特色,各項榮譽紛至沓來。2019年以來,項家河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湖北省鄉村振興示范村”“湖北省生態村”等榮譽稱號。
“下一步,項家河村將承借鄉村振興的東風,在快車道上扎實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到那時村里還會大變樣,我們在項家河等你們。”方必春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