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熱辣的陽光,李云座與大伙兒奮戰在劈山開路的工地上。連日來的勞作,讓這名年近五旬漢子黝黑的面龐上多了幾分疲憊。
李云座是云南省紅河州彌勒市福城街當甸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這陣子,帶領大伙兒打通村子前往村后一處山坳取水點的山路,是他和其他村干部們的頭等大事。
李云座(右)查看蓄水塘的蓄水情況。鄧楚瑜攝
當甸村地處大山深處,全村405戶人家,去年11月以來,村里的大小壩塘瀕臨干涸,李云座和村干部們忙于尋找新的水源點。
一段時間后,幾個找水的村民在村背后的一處山坳里發現了一股從山上淌到山腳的地表水,仔細觀察后,確認這股地表水流量穩定。
消息傳回村里,大伙兒卻高興不起來——從村里去往這個水源點有近1.5公里的距離無路可走。咋辦?李云座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小組長開會商量,提出了修路取水的想法。
主意雖好,但村委會只有1.6萬元資金,這筆錢還是去年租給一戶收購萬壽菊的商販支付的場地租金,離修路需要的近9萬元預算還有很大差距。
當甸村2018年整村脫貧,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但村集體經濟還很薄弱。
會場一陣沉默后,李云座開了口,缺口資金由他和其他村干部找上級部門想辦法,一時解決不了的話,他帶頭貸款,先墊著干。
一番話讓大家聽著熱乎,其他村干部也紛紛表了態。下定了決心,修路的事很快啟動。
籌措到的資金主要用來請挖掘機開山,但平整路面的活計得靠人工完成。村干部帶頭,村小組長、護林員、烤煙預檢員、“交煙代表”積極參加,每天有四五十號人拿著鋤頭跟在挖掘機后面干活。
開工前大家統一了意見:經費全部用在修路上,每人自帶飲用水上工地,飯點時間輪流回去吃飯,每天早上7點多出工,干到太陽下山收工。
當甸村修建的通往取水點的山路。鄧楚瑜攝
20多天后,路修到了水源點。看著臨時開挖的三個蓄水塘漸漸蓄上了水,李云座懸在心里的石頭落了地。“我們測算過了,三個水塘每天能蓄水100噸左右,到煙苗移栽期間,基本能保證全村的移栽用水需求。”他說。
眼下離煙苗移栽還有一個多月,李云座說,路通后,村里將組織各村的群眾安全有序取水,取到的水存儲于地邊小水窖中待用。
前些年,當地煙草部門以補貼的方式動員鄉親們挖建了400多口地邊小水窖,發揮了很大作用。
離開水源點的山路上,挖掘機正在收尾作業,漢子們帶著工具跟在其后。春風勁吹,陽光強烈,汗水裹著塵土涂滿了大伙兒的面龐,“大家加把勁兒,再來幾天就能完工嘞!”李云座朝著人群說道。
勝利在望,大家手中的鋤頭,揮動得更加有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