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飲蔗漿攜所有,陶罌無謝泥為缸。遂昌素來以戲曲、風光聞名,卻也有屬于自己的陶文化。浙江麗水遂昌陶文化最早以黑陶被大眾熟知,黑陶是在燒造過程中,采用滲碳工藝制成的黑色陶器,有“黑如漆、聲如磬、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特點。但這次要介紹的并不是黑陶,而是一種通身朱紅色澤,有輕微磨砂感的陶器——夏陶。
作為黑陶燒制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夏利長,放著已經做了二十年駕輕就熟的黑陶不做,一心在用本土紅泥制作陶器,這種陶器滲水率低、硬度高、雙孔透氣性出奇的好,用“夏陶”的茶壺泡茶,不會串味,茶質更加純,透著“色不艷、質不膩”的精致。選擇在熟悉的領域外對新的陶器進行不斷的研制與嘗試,源自于匠人對熱愛的追求。
“出自內心的喜歡,因為喜歡才能把這個東西研發成功,也可以說喜歡了才有緣分能得到這款金絲紅泥讓我來制作夏陶,如果你不去努力,不用心去做,就是擦肩而過。”夏利長感慨道,“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夏陶,知道遂昌好山好水產好泥,好泥能做出好陶具。”
圖為夏利長老師正在制作陶具。周慧敏/攝
為了幫助宣傳夏陶,遂昌縣煙草專賣局組織開展了“陶藝手作初體驗”活動,聯合夏陶工作室一起抽取了二十位“陶藝體驗官”,手把手帶領大家體驗陶的魅力。一塊泥,拍扁搓圓,用多大力道加多少水,拉多高孔多大,全都得靠一雙手和多年累積的經驗。
“來之前我也算是看了很多制陶和拉坯的視頻了,以為到了這里怎么的也能完成一些基礎操作了。結果沒想到拉坯加水就難倒了我,這視頻里也沒說水加多加少呀。視頻里看看是容易,可真到了手上,形狀大小全都由不得自己了,還得是靠經驗呀!”體驗官張阿姨說道。
體驗活動現場大家熱情高漲,從手捏陶到轉盤拉坯,每個人都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小陶器,從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親眼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變成一個個可愛實用的小器具,每個人都表示如果有機會還來做陶。
圖為夏老師在手把手教授體驗官拉坯技巧。周慧敏/攝
雖說“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好陶卻需被人所熟知,才能逐漸提升影響力和知名度。為此,通過提前學習陶藝小知識,遂昌縣煙草專賣局的“香溢”志愿者們搖身一變,成了夏老師直播間的小助手。原本略顯生澀的志愿者們,在夏老師的帶領下也逐漸進入狀態,介紹起陶具來也是有模有樣。跟隨志愿者的腳步,鏡頭掃過一排排陳列整齊的精致陶具,給人極為震撼的視覺體驗,直播間人氣也是不斷上漲。
圖為“香溢”志愿者與夏老師共同直播介紹茶具。謝文筠/攝
聽聞如何打響和擦亮非遺“金字招牌”是夏老師一直關注的問題,遂昌縣煙草專賣局的“香溢”志愿者們紛紛前來支招。結合遂昌本地旅游業發展迅猛的實際,從黑龍江省五大連池風景區非遺小鎮、重慶市鞍子苗寨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遺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案例入手,志愿者們和夏老師一起坐下來研究總結可復制可參考的典型經驗,為非遺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碰撞新的火花“出謀劃策”。
夏陶是非遺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匠人精神傳承的有力象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步驟都不能少,遂昌縣煙草專賣局也將繼續展現國企擔當,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動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