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廣水市駝子村過去以傳統種植業為主,因耕地面積少、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薄弱,被稱為“落后村”。近年來,駝子村在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廣水卷煙廠對口幫扶下,大力發展多元化產業,村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斷提高,成為人人羨慕的“幸福村”。
今年44歲的黃艷峰是駝子村人,高中畢業后參軍,退役后長期在新疆經營木材生意。2018年年底,他回村發展,被推選為駝子村黨支部書記。黃艷峰知道,駝子村只有大力發展產業經濟,才能改變落后面貌。2019年,他挨家挨戶上門動員村民,利用近百畝撂荒地種植香稻。他還以個人名義擔保,貸款采購種子。當年,香稻種植實現收入6萬多元,撂荒地租金全部兌付給村民。
看到撂荒地還能收租金,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找到黃艷峰出租自家的撂荒地。為了充分利用好這些土地,村兩委決定大力發展果蔬種植產業。
2019年,利用廣水卷煙廠及上級政府幫扶資金,駝子村建設了4個10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黃瓜、茄子、哈密瓜等果蔬,助力村民增收。駝子村村民黃伍租賃了20個大棚,通過標準化、集約化生產,一年種菜純收入達20萬元。
目前,駝子村已建成綠色果蔬基地300多畝,建起大棚近300個。“大棚用上了噴灌滴灌設施,使用的都是水溶肥。4月進行水稻育秧,8月種上哈密瓜,到了10月還可以種一季有機花菜。”黃艷峰說,為了方便果蔬銷售,廣水卷煙廠幫助村里建起果蔬交易市場,每天約3000公斤果蔬從這里銷往各地商場超市。“農產品種植形成產業鏈,我們的收益更有保障了,農戶種植果蔬更安心了。”黃艷峰笑著說。
一花獨放不是春。廣水卷煙廠和駝子村支持村民發展多元化產業,鼓勵村民將產業做大做強。
“以前我一直用家里的舊房子養王鴿,規模小、環境差、效益低、風險大,有些年頭賺的錢只能勉強維持生活。”駝子村村民朱金華今年61歲,十多年前就開始養殖王鴿,但收益不是太高。
在當地政府和廣水卷煙廠的幫助下,2020年駝子村修建了兩棟現代化鴿舍,朱金華租用了其中一棟,養鴿收益穩步提高。“咕咕咕……”筆者剛走到鴿舍門口,就聽到此起彼伏的鴿子聲。進入鴿舍后,只見每個鴿籠里都住著一對或兩對王鴿,鴿籠上方設有自動化喂養管路,可以定時補充水分和飼料。
“新鴿舍面積大、環境好,配備全自動養殖設備。”朱金華介紹道,新鴿舍每棟可養殖王鴿3000對,去年每對王鴿可以賣到42元。“今年,我打算把養殖規模擴大到5000對以上。”談起以后的發展,朱金華信心滿滿。
與牛羊等牲畜相比,王鴿繁殖速度快、養殖勞動強度低、盈利周期短。2023年,駝子村建設了4棟鴿舍,鼓勵更多村民從事王鴿養殖產業。此外,駝子村還積極推進陽光堆肥房項目,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推動王鴿糞便綜合利用。駝子村計劃將王鴿養殖規模擴大到3萬對,有機肥年產量預計達180噸。
為更好地發展村集體經濟,2021年8月,駝子村成立了鑫農共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有利于擴大產業經濟規模,掌握更多議價權。公司延長產業鏈,實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把更多利潤留給村民。”黃艷峰說,目前駝子村已形成水稻種植、果蔬大棚、蓮藕種植、王鴿養殖、農機服務、大棚育秧等產業,年利潤預計達170萬元。
村集體經濟條件好了,駝子村決定全面改善村里的環境。廣水卷煙廠和駝子村累計投資150余萬元用于改廁改圈、衛生保潔及塘堰整治,村子整體面貌、村民生活環境煥然一新。村里實施道路硬化工程,道路連通東西南北各村鎮,給村民出行帶來便利,更方便村里的農產品“走出去”。
硬件提升了,軟件也得跟上。如今,駝子村建起了3個文化廣場,村民自發組建了3支廣場舞隊伍,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原載《湖北煙草》第323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