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卡村村民在草莓園內務工,采摘草莓 /拉旦 攝
世界屋脊,雅江河畔,曾經風沙肆虐的荒灘,如今聳立著一片集規模化、智能化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沿著澤貢高速一路前行,隨著一棟棟玻璃智能溫室映入眼簾,這便是煙草行業援建的位于山南市扎囊縣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高原生態草莓園。
近年來,煙草行業始終情系西藏地區,本著風雨同舟、共同奮進的信念,以產業幫扶為突破口,投入4000萬元用于建設山南市扎囊縣松卡村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高原生態草莓園,將生態建設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推動發展生態特色產業,為雅江之畔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小草莓”映紅致富路
曾經,由于自然環境惡劣,西藏扎囊縣松卡村的農牧民群眾只能依賴種地、放牧為生,收入微薄。隨著煙草行業幫扶的高原生態草莓園落地,周邊農牧民群眾多了一個可靠的增收致富渠道。
“在以往農閑時,我不得不遠離家人,到山南和拉薩務工,以此來補貼家用,現在我每天光靠在產業示范園里采摘草莓就能收入180元,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照顧家庭也方便多了,隨著產業示范園的建成落地,現在村里的好多人都有了工作,收入增加了,日子也更有奔頭了。”村民德吉卓嘎動容地說。
在松卡村,與德吉卓嘎有類似經歷的村民還有很多,產業示范園落地后,截至目前已帶動當地3.6萬人次參加務工,累計增收718萬元,同時現已累計吸納當地大學生就業25人。還有不少村民,通過機械租賃、運輸、當地原料采購等工作,依托產業示范園實現綜合增收,目前已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超過3000萬元。
“而兜底的收入,則是每年的土地租金,產業示范園目前共租用土地1200畝,每年僅繳納土地租金就達到33萬元。”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高原生態草莓園負責人吳凱介紹,“產業園區的建設,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作為山南地區首批建造的規模化、智能化種植草莓的基地,高原生態草莓園為扎囊縣乃至整個山南地區帶來的,并不只是穩定的工作機會和收入保障,其先進的種植模式更孕育著諸多機會。
高原生態草莓園采用無土栽培技術并搭配全自動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生產全程不使用任何農藥,草莓可即摘即食。而且隨著產業示范園的落地發展,在種苗繁育、品種篩選上實現了很多零的突破,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了很多先進經驗。
“之前,我怎么也想不到在自然條件惡劣的高原地區,有一天能吃上自己親手種的草莓。還記得我當時到產業示范園務工時,感到很新奇,因為我是第一次見到無需土壤、直接在高架上就能種出草莓,而且長得又紅又大,我非常想把這種種植技術學成。”現已成長為產業示范園技術能手的頓珠,回憶起自己初次到產業示范園務工經歷時說,“而且我相信,這種技術一定也能應用到其他經濟作物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草莓”推動產業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沒有產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
走進草莓基地內,綠油油的枝葉間,紅彤彤的草莓嬌艷欲滴,一個個飽滿、碩大的草莓掛在莖稈上,草莓顆顆飽滿,果肉細膩,入口清甜。每逢采摘季節,前來采摘草莓的群眾絡繹不絕。
“交通方便、草莓可口、項目新穎,每逢草莓采摘季節我們一家人就來草莓園參觀采摘,品嘗香甜可口的草莓,現在這已經成為我們全家的習慣。我也是沒想到,在高海拔的西藏、在家門口就能嘗到這么新鮮的草莓。”前來采摘草莓的山南市民卓嘎自豪地說。
扎囊縣委、縣政府搶抓“采摘消費”機遇,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高原生態草莓園對人群集聚的影響力,舉辦桑耶松卡草莓采摘節等活動,以產業示范園為抓手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旅游產業。
與此同時,產業園還主動“走出去”,打開草莓銷路渠道。依托專門成立的銷售團隊,通過上門拜訪的方式,累積起一定的專業客戶資源。至2023年,產業示范園大部分草莓在銷往拉薩和山南的大型超市同時,還探索走出西藏,目前銷往福建廈門的高原草莓已占有了一定市場,打響了“藏源山南”高原草莓的品牌。
煙草行業播撒的這粒希望的種子——高原生態草莓園,正在不斷茁壯成長回饋著綠意盎然的扎囊縣,而綻放在松卡村農牧民群眾臉上的笑容,無疑是對美好生活憧憬的最好刻畫,也是對煙草行業援藏工作的最好褒獎。
時至今日,這些鮮艷欲滴的草莓不僅是農牧民群眾心中甘甜的希望之果,更是責任煙草推動西藏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下一步,產業示范園將聚焦打造現代化生態農業發展體系,以“小草莓、大產業”為目標,不斷加大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力度,不斷優化種植布局,創新經營方式,強化市場營銷,打造綠色品牌,力爭在扎囊縣松卡村建成集草莓繁育、休閑、觀光、采摘為一體的近郊游模式,進一步推動草莓產業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甜蜜產業”、市場青睞的“綠色產業”、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