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在箐口村錯落有致的梯田上,拂過李以四忙碌的身影。她坐在自家小院的老槐樹下,身旁木桌上堆滿各色布料,李以四先是拿著各色的布料反復比對,然后挑出最滿意的布料一針一線地繡制起哈尼族的傳統服飾。
李以四是云南省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人,16歲就和母親學習哈尼族傳統服飾的制作技法,母親擅長紡線、織布和剪裁哈尼服裝,在母親的熏陶下,李以她對哈尼族的傳統技藝有著深厚的感情。
李以四在制作哈尼族傳統服飾。攝/姜承奇
“制作哈尼族服飾相當復雜,從紡織、植物染色、刺繡、剪裁和縫制全都要手工制作,特別是包繡最是費時費力。”李以四說。包繡是哈尼族傳統服飾制作過程中的特色手法,需要采用立體棉線纏繞包邊,形成各式各樣的紋樣圖案造型,使用包繡手法縫制的圖案更具立體感,因此李以四制作的哈尼族服飾最受村民喜愛。
哈尼族女性傳統服飾是哈尼族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村子里但凡遇到婚喪嫁娶,需要添置新衣,老一輩人一定會找她定制。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各種布料和服裝取代了傳統的民間手工藝服飾,掌握制作技藝的哈尼族婦女越來越少,非遺手工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16歲跟著我母親做衣服的那些年,做衣服的人很多,現在訂衣服的人少咯,這么漂亮的衣服沒人穿真是可惜。”李以四很擔憂,于是她主動提出要為村里的孩子們上哈尼文化手工課,教他們制作簡單的繡花手法。
李以四制作的哈尼族傳統服飾成品。攝/姜承奇
為了能打開傳統服飾的銷售渠道,李以四加入了箐口村綜合服務社,不久,還擔任起了綜合服務社的負責人。在她的建議下,箐口村服務社開始銷售哈尼族傳統服飾,還以此為平臺銷售村里的農特產品,幫助鄉親們拓寬銷路,增加收入。
在偏遠的哈尼山寨,為了方便村民,李以四向當地煙草專賣局提出申請,成為一名經營戶。在綜合服務社的經營中,李以四遇到了商品分類、商品陳列和庫存管理等難題。元陽縣煙草專賣局的工作人員了解到她的情況后,在全商品管理方面進行了指導,幫助她解決了店鋪布局、商品分區、庫存管理等經營困難。
多方共同努力下,李以四的小店經營逐漸步入正軌。為了擴大哈尼服飾的宣傳面,元陽縣煙草專賣局工作人員在中間牽線搭橋,把李以四推介給當地的“網紅”經營戶盧卉芳,盧卉芳在直播、拍攝短視頻的時候就穿著李以四制作的哈尼服飾,吸引了不少網民關注,間接提升了哈尼服飾的銷量。
“馬上就是旅游旺季,游客們最喜歡到我們這兒買土特產,咱們的民族服飾也要好好推銷,把哈尼文化展示出來。”李以四期待地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