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金鎖關鎮何家坊村,一片片稻田、一串串稻谷,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金色地毯。
過去,金鎖關鎮何家坊村主要農作物以玉米為主,如今,村子在駐村第一書記賈望立的帶領下,種上了經濟價值更高的水稻,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升。
賈望立是銅川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派駐何家坊村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歷經近八年的接續幫扶,何家坊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供水設施完備,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電線、電話線、網絡線“三線”設置合理規范,生活用電全覆蓋,5G信號全覆蓋;村集體經濟持續向好,光伏發電每年收益21萬元、石林景區每年分紅38萬元、水稻種植凈收益約20萬元;村民收入穩定增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9000余元增長至16000元。
宜居宜業的現代美麗鄉村何家坊
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賈望立時常思考,如何采取更有力的舉措,進一步擴大工作成果,讓村民生活更上一層樓。通過翻閱村史資料、考察周邊種植產業、走訪年長村民、實地勘察農田,他將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目標鎖定在了水稻種植上。
“何家坊村在上世紀80年代有過水稻種植的歷史,具備水稻種植的基本條件。”賈望立介紹說,“以往,村主要農作物大部分集中在高產玉米,品種較為單一。引入水稻種植,不僅提高了村民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讓村民的收入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何家坊村黨支部組織村委會、監委會成員及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前往延安市黃陵縣店頭鎮潮塔村觀摩無公害生態水稻種植產業。通過實地觀摩和學習交流,充分了解發展產業所需要的各項條件,掌握了水稻種植插秧和配肥施肥技術。
“取經”歸來,賈望立和各委員會成員立即行動,帶頭投身水稻種植的各項準備工作:聯系寧夏農科院,采購稻種500斤;統一規劃用地,流轉土地50畝作為基礎稻田;深入田間地頭,平整土地,引入充沛水源;精心組織栽培,科學育苗,確保成活率。在種植過程中,為了解決村子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賈望立積極協調銅川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協助何家坊村民移栽秧苗。在共同的精心呵護下,水稻在何家坊村成功的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50畝水稻預計年收入60萬元左右,戶均收入2000元。”賈望立滿懷信心地表示,未來,村里的水稻種植面積將會進一步增加,村民的日子會更加的富裕。“‘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美好景象,將在渭北高原的何家坊村中重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