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寧鄉市橫市鎮云臺山山麓,一湖翡翠鑲嵌在數峰的山腳之間,它便是以灌溉為主,兼顧集鎮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的水利工程——鐵沖水庫。
潤澤一方水土
進入9月農田枯水期,這座總庫容839萬立方米的水庫,正源源不斷地將清澈的灌溉用水送往下游農田,周邊成片的果樹林正在迎來成熟。
12年前,通組公路沿途還是一片荒草叢生的景象,當時作為單一性灌溉水庫的鐵沖水庫,堪堪能滿足鐵沖村及少部分村子的用水需求。近年來,鐵沖水庫下游的橫市、雙鳧鋪、大成橋等鄉鎮經濟發展迅速,煙葉種植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一項支柱產業。隨著水稻、煙葉及有機果蔬等產業發展需求的逐步顯現,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鐵沖水庫擴建工程應運而生。
2012年,鐵沖水路擴建工程被正式立項批復,項目總投資近1.4億元,其中煙草行業批復援建資金達9347萬元,于2018年6月蓄水階段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鐵沖水庫航拍圖)
擴建后的鐵沖水庫升級為綜合性水庫,總庫容翻倍,加上隨之推進的一系列引水提水、河庫連通、河塘疏浚水利項目,成功打造出水域連通、水系交織、活水循環的區域生態水網,新增灌溉面積6853畝,灌溉和改善宜煙土地面積1.21萬畝,每年灌溉農田面積2.17萬畝,同時向下游9個鄉鎮提供275萬噸優質水源,受惠農民超5萬戶。
橫市鎮合金村村民肖得良回憶到:“以前呀,農作物灌溉不方便,困難的時候要自己一桶一桶地挑水澆地,家里吃水、用水也都是大問題,大家都不敢多種田,現在的好日子還得歸功于水庫擴建。”
傳承一份事業
“恭喜啊,今年你們兩父子賣煙進賬將近57萬呢,今年這個氣候都能保持320左右一斤的畝產,均價也比全市平均高了一塊多,你們這對’父子兵’真有兩把刷子!”收購結算室里,黃金葉合作社副理事長李勝寶對楊哲道喜。
2024年以來,寧鄉市煙葉生產氣象年景總體偏差,遭遇大田生長中期冰雹大風、后期洪澇的災害性天氣。特別是6月16日以來,寧鄉市累積降雨量406.0毫米,較歷年同期(126.9毫米)偏多219.9%,引發了一系列生產病害、烤房進水、儲存霉變的風險。但在楊方雷、楊哲的精心管理下,家里的煙葉產量、質量依然是橫市煙農的榜樣。
楊哲雖然才30出頭,但職高畢業的楊哲與父親一起種煙足有12個年頭了。在橫市鎮金豐村,他父親楊方雷現已56歲,從2006年開始種煙,長達18年。原來是父親當家,楊哲在外闖蕩,到長沙、武漢陸續做過酒店迎賓,做門窗,在建筑工地開塔吊,可在外打工的楊哲總免不了當個“月光族”,一年到頭還帶不上1萬塊錢回家過年。后來,楊哲決定沉下心來跟父親開始種煙創業,搭上了建設現代煙草農業的快車,從一位煙葉種植“門外漢”快速成長為“青年能手”。
“我在工地學了不少機械,現在用起農用機械上手也快,要做就做新時代煙農,既通技術,也會經營!”楊哲看到,如今村里依靠煙基工程鐵沖水庫改擴建,徹底解決了灌溉問題,種植機械化、規模化程度逐年提升。
近年來,楊哲一家陸續購置了旋耕機、收割機,大、中、小型農機設備配置齊全,一家人各自在擅長領域分工合作經營,管理上百畝土地完全沒有問題,相比原來一畝三分地養不活一家人有了天壤之別,兩代人分工合作,實現了緊密相連的雙贏。
興旺一方鄉民
土地亦因水而活。橫市鎮合金村村民肖得良介紹:“以前沒水的時候村里土地沒人流轉,有水后大家都搶著承包進行耕種。”如今,農村土地荒廢的場景不再出現,春季農田里一派生機勃勃的場景。
借助水利工程的興建,村民還實現了“水自由”夢想。水的到來讓兩地村民不再因搶水大打出手,夜里通宵守水的情況也消失無蹤,農忙時節大家紛紛互相搭手搶收,鄰里矛盾因水而柔化,鄰里和諧因水而綿延。
水滋養了農村百姓,也澆灌了經濟作物,帶動水稻、煙草、苗木產業的發展,村民結束在外漂泊、居無定所的打工生活,返鄉過上“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日子,村民在披星戴月間耕耘美好生活。
近年來,鐵沖水庫的充足水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用水保障,推動了受益區當地農業從傳統種植向高效、特色、生態種植的轉變,當地以發展綠色經濟為主,秉持合理利用“好山、好水、好空氣”培育出“原汁、原味、原生態”綠色食品的理念,大力發展了桃子、無花果、有機蔬菜等多元產業,結合實際走出了適合自身的“一組一品”的產業道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今的鐵沖水庫碧波蕩漾,與炭河古城、密印寺等景觀交錯分布,形成寧鄉文旅新業態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更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