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開展鄉村生態振興,不僅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石。
優良的生態環境、生產環境和人居環境是鄉村生態振興的基本條件,也是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現實要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推動生態振興必不可少。
近年來,行業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精準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努力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協同推進,助力生態宜居新農村建設,為煙區“農村美”增添了亮麗的底色。
土壤保育精細化是實現生態修復的重要方式。圖為沂南煙草技術員查看礫石山嶺土壤情況 /沂南縣局(分公司)供圖
生態保護 鋪就鄉村生態“振興路”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長期以來,行業把適應生態環境作為煙葉生產的重要原則,持續優化煙葉生產布局和品種布局,最大限度保留原始自然風貌。
“這山坡地雖然底子不好,但煙葉和莊稼沒受一點影響。你看這個長勢多好,真的非常感謝煙草公司提出的綜合保育方案!”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孫祖鎮西高莊村煙農胡玉勝感慨地說。
西高莊村地處沂蒙山區腹地,是一個典型的小山村。這里植被覆蓋率低、土層瘠薄,且石塊多,又缺少水源,煙葉種植費時費力。當地惡劣的生產環境,牽動著沂南煙草人的心。
鄉村振興謀發展,生態保護是基礎。土壤保育精細化是實現生態修復的重要方式。針對山嶺地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的現狀,沂南縣局(分公司)積極攜手科研單位,深入調研土壤質量與現狀,創新研究出“破、改、增、調、養”的山嶺土壤改良方案,帶領煙農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育田運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按照農業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總體思路,從育田施肥兩端發力,精細化開展土壤保育及涵養,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煙葉質量不斷提升。”沂南縣局(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人養地、地養人,鋤頭底下出黃金。如何在持續改善煙田土壤生態環境,保持土地活力的同時,避免土地閑置、幫助煙農增產增收?
夏日的恩施,綠意盎然。在宣恩縣曉關侗族鄉古路槽村的連片煙田內,一株株煙葉正待采收,挺拔的玉米株也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糧煙融合”,是保障煙區農田綠色生產的重要抓手,在恢復土地肥力的同時,既助力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又讓農民鼓起了“錢袋子”。
以煙為主、多業融合,湖北省局(公司)堅持“以煙穩糧、以煙促糧”,主動服務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大局,大力發展煙區產業綜合體,探索形成了“煙葉+玉米”“煙葉+油菜”“煙葉+紅薯”等特色種植模式,累計推廣各類作物達300余萬畝。
一抹抹生態的綠色,不僅繪就了廣袤煙區的底色,更增添了煙區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綠色生產 促進生態經濟“兩相宜”
云南大理,蒼山洱海。
漫步洱海之濱,煙波浩渺、水鳥翻飛。看近處,碧波蕩漾、清澈見底;眺遠方,群山綿延、水天一色。
在這動人美景的背后,有著云南煙草人盡心竭力的付出與辛勞。
煙葉生產,綠色先行。在云南省局(公司)黨組看來,綠色是農業發展的底色,煙葉作為洱海流域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是保障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更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近年來,他們全面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生產體系,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煙葉生產全過程。
為減少環境污染,云南省局(公司)全面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大力倡導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并加大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力度,推動實現了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從煙草農業到大農業的跨越。
“大理煙草科技小院因洱海而起,更因洱海而興。其成立初衷就是助推洱海流域農業綠色生產轉型發展、助力洱海保護和鄉村振興。”大理州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圍繞洱海保護、開展綠色生產,今年以來,大理煙草科技小院全面推廣使用二代煙草專用復合微生物肥,不僅能夠增強作物新陳代謝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抗病防旱,還能活化土壤、抑制土傳病害,顯著提高生產質量效益。
“三分種,七分烤。”對煙葉生產而言,烘烤對烤煙品質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兩峪村,煙農李永忠見證了煙區烤房的歷史變遷。
從土烤房、電烤房再到密集烤房,從秸稈、煤炭到天然氣、生物質燃料甚至光伏,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地的煙葉烘烤已從“煙霧繚繞”轉變為“天朗氣清”,不僅引領清潔烘烤的新風尚,更帶動著一方百姓的增產與增收。
“烘烤更清潔,‘金葉更優質’,這正是保康煙草探索烤煙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保康縣局(分公司)負責人表示,“時代在變化,我們積極擁抱新思想、新技術、新能源,正探索一條煙葉增效、煙農增收、生態增值的產業綠色化發展新路子。”
經過治理,如今的廟上村干凈有序、美麗宜居 /陳星峰 攝
環境治理 打造美麗鄉村“新樣板”
生產生活條件更加便利,不僅是農業生產的需要,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必然要求。而水源工程的建設,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閘放水的那天,全村人都趕到了現場。水通了,人心也通了;莊稼潤了,人心也就潤了。”回想起煙草援建的灌溉渠通水那一天,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趙各莊鎮湯家莊村村民李存依然感動不已。
鄉村要振興,配套必先行。著眼于水利設施的改善,近年來,保定市局(公司)累計投入400多萬元,用于改善該村水利設施建設。修建截泉流、水窖、深水井,開鑿灌溉渠、修建過河壩……不僅解決了全村的飲水問題,困擾村民多年的灌溉難題也煙消云散。
如今的湯家莊村,高大的核桃樹隨著盤山公路蜿蜒盤旋,道路旁的杏樹掛滿了果子,整潔的村莊、嶄新的圍墻、熱鬧的廣場,處處生機盎然。
優美的生態環境,既承載著一方水土的底蘊,也關系著這片土地的未來。
走進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廟前鎮廟上村,藍天白云、楊柳依依。鄉間的小路干凈整潔,家家戶戶窗明幾凈,村民們笑臉盈盈,或在田間勞作,或聚在一處閑談。放眼望去,一幅生機勃勃、幸福和諧的美麗宜居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這樣的場景,在八閩大地屢見不鮮。
近年來,福建省局(公司)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體要求,依托行業優勢、立足農村實際,全力以赴助力鄉村振興。
“煙草公司定點幫扶后,投入大量資金對村里的水、路、管網、公廁等進行改造,并修建了村民廣場和文化娛樂設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讓我們的老村子煥發出新魅力。”對這些變化,廟上村村民江以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內外兼修,事半功倍。歷經房屋整治、水渠清淤、衛生改廁、道路拓寬等外在改造,行業各幫扶單位又將目光瞄準了鄉風文明建設。他們以精神文明建設扮靚美麗鄉村,引導群眾言行與文明鄉風同頻共振、同向而行。
產業欣欣向榮、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條,一個又一個湯家莊村、廟上村不斷涌現,生態美、產業興、村風好已成為煙草幫扶村的真實寫照……
生態為筆、綠色為墨,在行業持之以恒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鄉村真正實現了留住鄉愁、留住美,一幅幅鄉村美麗新畫卷正不斷描繪,充滿鄉愁鄉韻、鄉土鄉情的美麗鄉村新圖景正在廣袤大地上徐徐展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