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秋風秋雨來襲,地處高海拔地區的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西河鎮涼意漸濃。對于西河鎮老百姓的休閑生活習慣來講,當前應是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在一起烤烤火、喝喝茶、聊聊天“靠冬班”的時節。
自從西河鎮河溝壩產業綜合體建成后,老百姓一改往日生活習慣。冬閑時節每每行走在西河鎮河溝壩產業綜合體建設區,竟然能看到老百姓正掀起又一波農事操作熱潮,互助小組正在田間清理殘留農膜、煙桿,土地深翻炕冬,呈現一片“熱浪滾滾”的氣象。
放眼望去,一丘丘干凈整潔的農田,一群群樸實勤勞的農民,一片片鄉村美麗的風景。
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湄潭縣西河鎮河溝壩產業綜合體在政府建設的基本煙田壩區規劃中占了一個不小的版圖,面積有4500余畝。煙水、煙路、智能育苗大棚、烤房、生物質能加工場等設施設備全覆蓋,還有1個微型氣象站。縣政府將本區域規劃成“四新”農業建設綜合示范區,將煙葉產業和多元產業融合種植,有規劃思路、目標要求,有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通過市場運作,龍頭帶動,全鏈發展,生態優先,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堅持新發展理念,突出調結構,轉方式,創品牌,將西河鎮河溝壩產業綜合體集中打造成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區。
“王主任召集我們開群眾會,說是政府有產業規劃,把我們土地按700元一畝集中流轉,用于規模化產業發展。我們可以在規劃的產業中倒租土地搞經營,也可以優先成為產業工人接受各項技術培訓,掌握技術要領后在自家的田頭務工,每天工資100元,土地租金照收不誤,這政策可真是爽到家了。土地租出去了無憂無慮,想自己搞產業就租個幾十畝,沒得投資就直接當產業工人,收入穩定還可在家照顧老人,再也不用老母親次次打電話,望了一回又一回都不能回家飽含辛酸了,何樂而不為呢!”村民宋江仁說。
田維波是河溝壩綜合體里的種煙大戶,2024年,田維波種了110畝烤煙,加上補貼實現產值50萬元。他說以前種煙土地都很分散,形不成規模,難管理,導致人工成本高得離譜,同時因為基礎條件差、不配套,烤煙產量不高質量也不好,收入就不行。
“現在就好了,河溝壩盡是大田大壩,路路通煙田,成規模,種植烤煙連片,忙不過來就找合作社的專業化產業工人服務隊來管理,種煙變輕松了,收入還增加了。”煙農任明勇說。
圖為西河河溝壩產業綜合體全貌
產業融合,探出新路
河溝壩村盤活零散土地等資源,通過“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農場主”組織模式,對耕地實行統一流轉管理,年均種植烤煙2000畝左右,水稻1000畝左右,蔬菜1000畝左右,羊肚菌200畝左右,形成“烤煙+生態稻米”“烤煙+羊肚菌”“烤煙+蔬菜”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河溝壩村還引入我縣“茅貢米”龍頭企業及借助政府支持搭建“直供學校營養餐”平臺,獲取直供蔬菜、大米等訂單,提高農業產業綜合體效益,提升土地資源的競爭力,推進農村農業高質量發展。
圖為綜合體內蔬菜收獲的場景
“我今年試著認領了30畝土地種植羊肚菌,和羊肚菌銷售公司簽訂了銷售協議。菌種和技術都是羊肚菌銷售公司負責,我就按他們的要求,喊做啥就做啥。菌種、營養包、搭棚用工等每畝成本大約8000元。今年菌長得好,滿打滿算收了4500公斤,每公斤鮮菌回收價格80元,采了就賣干脆利落,時間短見效快。短短的冬閑季節,閑著也是閑著,菌一采完就種煙,嘿嘿,這樣搞還可以,土地用得活我也能致富,實在是兩不誤、雙豐收。”村民賈本達開心地說到。
圖為綜合體內種植的羊肚菌
新質生產 振興鄉村
以煙葉發展為主體,“穩”字當頭。河溝壩建立“以煙為主、多業互補”的種植制度,多業融合穩定了煙地,實施水旱輪作確保糧食安全,真正意義上解決了“在哪里種煙、誰來種煙、種什么煙”的瓶頸問題,筑牢烤煙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基礎。
以技術為主推,“新”字領跑。全面落實生產技術配套,水稻、羊肚菌、蔬菜均有其對應的生產技術標準,每一環節均嚴格組織實施,從引進新技術上入手,身先士卒垂范,煙草公司還借助縣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的農業專家實地現場指導,客戶經理將土地深翻、煙苗培育、備耕覆膜、大田移栽、中耕培土幾大環節實現機械化、技術工序化,特別是今年的新能源烘烤,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圖為新能源烤房
以安全為核心,“綠”字優先。推廣綠色防控,開展無公害種植,以煙草的綠色防護技術為支撐,將生物、物理防治等技術全面投入,建立完善質量管控體系,堅持有機、綠色、中高端的品牌定位,利用“互聯網+”“1+N”等模式,完善合作社服務體系,開展無人飛防植保,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
圖為無人機飛防作業
圖為使用性誘劑進行綠色防控
“今年種煙還安逸,每個生產重要環節,技術員都來田頭給我們做示范,他一邊講技術一邊親自示范,簡明扼要。我們把產業工人帶到現場一起聽,工人現場看比我們去參加培訓了回來再教恰當得多,這方法直觀又簡單,只需要跟著學按要求做就行。反正技術員示范操作的煙株在那里長起的,示范效果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戶新煙農開心地講述著。
圖為技術員對新技術做操作示范
“我們這是在煙地衛生清理,今年煙剛采完,煙草公司的同志就召集我們抓住時節清理煙地衛生。在完成清理后,煙葉工作站工作人員要對清理區域進行驗收,全部清理干凈的煙地,每畝還有50元的補貼,現在的政策更是安逸得很呢。”譚明恒樂呵呵地說到。
圖為煙農正在清理田間衛生
“一路走來,看到田間到處是拖拉機在煙地深翻的身影,大家都在抓住當前冬閑有利時機風風火火搞產業,我們也不能‘掉鏈子’,只要煙農有需求我們就得大力支持,抓緊完成煙地深翻炕冬。”合作社機耕隊負責人譚學權說。
圖為合作社機耕手正在為煙農開展深翻服務
“你們這是在干嘛?”一個過路的老人問正在田間作業的煙農趙遇合。“我這是在撒油菜籽,在烤煙生產結束的冬閑時期,推行綠肥壓青是土壤保育技術,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壓青了種植的烤煙產量更高、質量更好。”趙遇合端著一盆油菜籽回答到。
圖為煙農正在撒油菜籽
在河溝壩村干部們的眼里,鄉村振興就是要把農村建設得美,在煙草人的眼里,鄉村振興就是要烤煙產業做得興,在老百姓的眼里,鄉村振興就是要農民能致富,站的角度不同,訴求就不同,期望更不同。
河溝壩產業綜合體的推進伴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將不同的主體、不同的訴求融進了同一個主題。在政府及煙草行業的關心支持下,配套設施設備投入更加完善、產業融合不斷增強,我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當地的農民會把產業做得更強、村民會變得更富、村莊將會變得更美,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藍圖將會變成現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