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長新鄉包羅村沉浸在一片歡騰的節日氛圍中,一場別開生面的白族吹吹腔表演精彩上演,舞臺上幾名學生的驚艷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這場文化盛宴的背后,“非遺進校園”這一舉措功不可沒。
白族吹吹腔是云龍縣的傳統戲曲形式,起源于民間,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包羅村委會副主任張金鳳介紹,前些年,吹吹腔的舞臺上,主力軍多是中老年人,年輕人的身影寥寥無幾。細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村里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尋求更好的生活機遇,村子里留守的多為老人與兒童;其二,過去村民們整日為生計奔波忙碌,無暇豐富精神文化生活,非遺傳承在這樣的環境下愈發艱難。
吹吹腔參演人員合影。張金鳳攝
近年來,包羅村“兩委”堅持“強支部、聚民心、重基礎、優產業、興文化、美環境”的工作思路,引領村民奮進向前,2024年全村烤煙產值1104.15萬元。除傳統種植產業之外,村里工業辣椒種植,生豬、肉牛、黑山羊養殖也蓬勃發展。
云龍縣煙草專賣局掛鉤幫扶包羅村,2024年,該局投入20余萬元用于村內道路硬化工程,打通了村子發展的“脈絡”,改善了村里的交通條件,讓村民出行更加便捷,農產品運輸更加順暢。
產業興、路通暢,隨著物質生活條件逐漸改善,豐富村民精神生活迫在眉睫。包羅村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白族吹吹腔等珍貴非遺項目巧妙融入校園教育體系。每年學校都會邀請資深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登上講臺。他們手把手為孩子們授課,讓孩子們從小就能近距離接觸這古老而神秘的傳統戲曲。
在2025年正月里的吹吹腔表演中,年輕的面龐上洋溢著對傳統藝術的虔誠與熱愛,他們用心揣摩每一個角色,盡管技藝相較于老藝人尚有差距,但那份全身心投入的熱忱,賦予了古老曲調全新的生命力,為白族非遺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