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渠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主動扛起助力鄉村振興責任,從黨建引領、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等多個維度精準發力,助力幫扶村高硐村譜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黨建領航
渠縣縣局(分公司)始終將黨建引領作為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成立幫扶工作領導小組,搭建“一辦四組”管理架構,構建起了從選派駐村干部、制定培訓方案、整合資金加強支持到強化督導考核的全鏈條閉環幫扶機制。
渠縣縣局(分公司)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帶領工作隊扎根高硐村,以實干作風踐行“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認真落實幫扶工作計劃。
幫扶工作隊一方面組織人員深入走訪調研,摸清高硐村土地資源、產業基礎與村民實際訴求,引導該村盤活閑置土地資源,推動產業升級,并同步推進人居環境改善與鄉風文明建設;另一方面創新模式拓寬高硐村農副產品銷售渠道,果蔬、食用油、“硐溪醇”白酒等產品走出鄉村、走入城市,直接帶動村民增收。
高硐村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先后被授予省、市、縣“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基建先行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對于高硐村而言,基礎設施的完善直接關系到村民的生活質量和鄉村的發展潛力。
高硐村緊鄰渠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每到雨季便面臨洪澇災害的威脅,這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影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渠縣縣局(分公司)駐村工作隊深知,解決水患問題刻不容緩。他們深入調研、多方奔走,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幫助村莊修建了一條長達300米的排洪渠,讓200余畝良田重歸安寧,為農業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糧食晾曬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為解決糧食豐收后的晾曬難題,渠縣縣局(分公司)幫助該村建設“糧食烘干房”,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現代化的烘干設備投入使用后,糧食年均損耗率降低了15%。
與此同時,渠縣縣局(分公司)還積極推進村道亮化工程,幫助該村安裝路燈120余盞,照亮了村民的夜間出行路,消除了潛在的安全隱患。
產業為重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
渠縣縣局(分公司)駐村工作隊充分挖掘高硐村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助力該村構建起“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激活了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
在種植端,工作隊引導村民規模化種植紅高粱、水稻、油菜、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農作物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00畝左右,年均助農增收300余萬元。
在加工環節,工作隊聚焦釀酒這一特色產業,引進先進的釀酒技術和設備,助力高硐村成立“硐溪醇”酒業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升級和品牌打造,高硐村白酒年產值超過40萬元。釀酒產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還為百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實現了村民增收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為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工作隊聯合村兩委積極探索“農業+旅游”新模式。高硐村依托村內優美的自然風光,建設旅游觀光亭,打造以“油菜+向日葵”為特色的沿河農業種植園,開發李子園和魚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采摘、休閑。鄉村旅游成為村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徑。
文明鑄魂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推動力。
渠縣縣局(分公司)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引導高硐村開展“四清四美”積分兌換物資等活動,引導村民養成垃圾分類、美化庭院的良好習慣。
如今的高硐村,道路干凈整潔,庭院錯落有致,處處洋溢著生態宜居的氣息。
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渠縣縣局(分公司)重點關注特殊群體需求,常態化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通過舉辦普法講座、捐贈圖書等方式,提升留守兒童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同時,每年對困難群眾進行幫扶慰問,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溫暖。
鄉村振興是場持久戰,必須步步扎實、行穩致遠。渠縣縣局(分公司)表示,將進一步總結幫扶經驗,結合高硐村實際創新幫扶模式,以更扎實的舉措、更務實的作風,在產業升級、業態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讓鄉村振興的成果更多惠及村民。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