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浙江省臺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配送中心,雨水收集凈化裝置和綠化景觀結合組成的“雨水花園”,正在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澄澈的陽光透過工房的“充氮隔熱全玻璃采光頂”傾斜而下;水冷設備利用液態水蒸原理,為忙碌的分揀人員送來習習微風……近年來,臺州市局(公司)持續探索智慧物流與綠色物流的深度融合,將循環用水、送風節能等綠色技術融入園區建設中,打造“會呼吸”的綠色物流園區。
“生態園區”做足“有氧呼吸”
進入配送中心,環繞工房的三個光伏停車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光伏車棚采用光伏一體化結構,以光伏電池板代替車棚頂面,實現光伏發電功能的同時避免車輛日曬雨淋。車棚內還安裝了31個新能源車充電樁,可供新能源送貨車充電。
“今年2月,我們園區光伏車棚正式啟用發電,截至目前,累計發電18.59萬千瓦時。”光伏車棚項目負責人周帥介紹道。
車棚建成后,臺州市局(公司)沒有停下精益求精的腳步。他們應用前端傳感器自動采集光伏車棚的數據,同時打通光伏數據提供商與戶外顯示屏平臺的數據接口,戶外顯示大屏實時顯示每天的發電數據、自用量、輸出量等。周帥打開手機介紹說:“我們在手機App上也能實時查看數據,還可以及時發現故障并處理。”
他們將利用清潔能源的理念落實在園區的各個角落,采用白天儲能、晚上供電的方式,在園區內安裝了33盞太陽能路燈,基本滿足傍晚至第二天清晨間的正常供電所需用量。每年可節約照明用電4000千瓦時。
作為園區的“生態綠肺”,“雨水花園”通過截留雨水,實現園區水資源的循環、高效利用。下雨時吸水、滯水、蓄水,用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補給景觀用水、儲配用水等,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提升。該項目每年為園區凈化儲蓄用水2.5萬余噸,并為市政雨水管網輸送凈化后的雨水2萬余噸,每年間接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達10萬元以上。
“為了推動綠色技術與園區建設相結合,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作為青年員工,能夠切實為綠色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很高興!”正在進行光伏太陽能板巡檢工作的機電維護員王志福笑著說。
“綠色微創”促進“低碳呼吸”
“0.12毫米聽起來微不足道,但這其中飽含了我們小組日日夜夜攻堅的心血。”談起“裹膜瘦身”項目,小組成員王淇十分自豪。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去年10月,臺州市局(公司)成立了“裹膜瘦身”攻堅小組,在PE塑料薄膜的厚度上開展“小微創新”。經過模擬分析和現場觀察發現,要想達到薄膜“瘦身不減質”的目標,切刀溫度、烘箱加熱時間等參數的調整是關鍵,于是他們開始了日復一日的改良測試。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從薄膜的預送、刀具的封切、烘箱的加熱,經過多項參數的調整和刀具的改進,他們在保證包裝效果的前提下將裹膜厚度從原有的0.4毫米降低至0.28毫米,超額完成了“將薄膜厚度降低25%”的攻堅目標,成功實現了薄膜厚度和送貨滿意度的“雙贏”。對烘箱和切刀溫度的進一步精準控制,也使得包裝機用電較之前減少8%。
同時,臺州市局(公司)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薄膜“變廢為寶”工作,按照“專業化回收、資源化利用、市場化運作”的思路,積極落實包裝薄膜回收。由送貨員統一回收、統一處理,截至目前已回收薄膜2.8噸。
“創新在一線,低碳也在一線,我們一直大力倡導員工在實際工作中改革創新,深挖‘綠色低碳’應用場景,進一步樹立‘低碳’生產生活的理念。”配送中心負責人謝昌杰說。
“智慧平臺”實現“精準呼吸”
“今日園區用電2708.9千瓦時、用油438.07升”。在配送中心的指揮中心大屏上,一串串能耗數字精準的展示在綠色運行管理系統中。
去年,為滿足園區能耗監管的實際需求,配送中心在園區安裝了690多個智能采集設備,實時采集水、電、油等能耗數據,這些傳感器像“監護儀”一樣時刻精準顯示著園區消耗的每一度電、每一噸水,一旦某個點位的用能超過預警值,系統就會自動預警。
同時,他們依托3D建模和可視化看板,實現園區能耗的智能分析和預警管控,形成“數據采集、分析、評價、管控、技改”的綠色管理閉環,打造綠色物流運行管理系統,控制園區“精準呼吸”。該系統于2022年取得了軟件著作權登記,并獲得浙江省數據產品大賽二等獎。
配送中心力求更好地將系統與日常管理相結合,由此形成了“配額管理”的思路,即通過系統自動計算,為每個區域、每條分揀線、每個重點用能設備設置能耗配額,并實時監控執行情況。通過這種方式,今年1~4月,園區作業用電同比下降4%,碳排放量減少0.8萬千克。
“自系統上線以來,似乎園區消耗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都能看得見了。”配送中心財務部員工林靈來說,“通過管理系統的使用,我們能感覺到自己和園區能耗息息相關,下班隨手關燈、調高空調溫度,我們努力讓每一度電用得恰到好處,實現園區‘精準呼吸’”。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