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發了一篇文章,提到上海曾經引領雪茄風氣之先。當時上海不僅有許多抽雪茄的消費者,而且還介紹了當時上海存在著數十家雪茄煙廠。有人在咨詢上海現在有沒有生產雪茄的工廠?
沒有了,現在我們國內擁有雪茄生產權的工廠只有四家,分別是: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這四家可以生產雪茄的煙草工業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主力雪茄品牌,安徽中煙——王冠雪茄;山東中煙——泰山雪茄;湖北中煙——黃鶴樓雪茄;四川中煙——長城雪茄。
上海最后生產雪茄的時間應該1993年,1993年之后上海就再沒有生產雪茄的工廠了。這個時間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晚,很多人認為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就沒有生產雪茄了。其實不是,我們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市仍是雪茄煙的主產地,當時有60余家雪茄煙廠。由于成本大、售價高,這些廠都面臨重重困難。1951年,在國家恢復和發展工業生產的政策扶持下,雪茄煙廠開始以國產曬煙代替進口原料,成本減低,售價下降,營業日有起色。1955年,雪茄煙廠歸口由中國專賣事業公司上海市公司、上海采購供應站管理,經改造兼并,全市保留了24家雪茄煙廠。
1956至1958年,經過裁減合并,雪茄煙廠只剩11家,正式職工213人,臨時工116人,包括了人和、合眾、球手、天利、美昌、利昌美高偉、華昌、惠興和葆記等等。
1958年5月起,上海市雪茄煙企業劃歸國營上海煙草工業公司管理。嗣后,該公司將8家小型雪茄煙廠分別并入人和、球手、合眾3家廠。1959年5月,人和、球手、合眾3家廠并入上海卷煙二廠。
1956年,上海市雪茄煙產量為1204萬支,次年為1951萬支,1960年全市對雪茄煙的需求量為2353箱(即每月200萬支),1961年產1246箱。
1979年上海卷煙廠把大連路789號倉庫改建為集體性質的上海煙草綜合廠(就是后來的上海煙草材料廠)。上海卷煙廠將生產的雪茄煙、煙斗絲及紙箱生產全部劃歸該廠生產經營。1979年后,在有關減免稅的政策扶持下,雪茄煙產品一度暢銷市場。
1985年后,雪茄煙、煙斗絲銷售量急劇下降,當年6月該廠不再自行安排生產。后應外埠市場需要,不定期生產手工雪茄煙。1987年以后,根據部分外省市對雪茄煙的需求,上海煙草材料廠陸續定向生產了一批雪茄煙。1993年起,正式停止雪茄煙、煙斗絲生產。之后上海再沒有雪茄工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