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開始,益川煙廠(長城雪茄廠前身)奉命為中央首長制作“特供雪茄”。其中,特供毛主席的為2號煙,特供其他中央首長的為13號煙。
其生產、運輸的安全防范措施極其嚴密,產品由專人送至成都軍區政治部,再專人轉送北京中央警衛局。后來考慮到安全性問題,決定選拔一支雪茄特制小組前往北京給主席專門卷制雪茄。1972年,四川什邡的范國榮、黃炳福、劉宗貴、姜躍秀四位技術過硬的師傅一起從什邡遷到北京卷制雪茄。遷移到北京后的生產組被稱為“132小組”。小組設在南長街80號,墻上拉著電網,門口有士兵站崗,對面就是門牌號為81號的中南海。
132小組成員
現如今,“132”小組早已解散,特供煙時代也隨著歷史成為了過去,然而,關于“132”的故事可以說上幾天幾夜,“132”也成為四川中煙和什邡人民一段驕傲的經歷和回憶。?今天就跟隨著三位老人的回憶讓我們感受一下“132”小組中那些鮮為人知的嚴肅又不乏有趣的歷史故事……
黃炳福:“特供”嚴于“出口”
“132”小組成員黃炳福
首先在選料上,要選上好的煙葉,先進行去煙梗的粗加工;然后用越南桂皮、曲酒蒸,以增加濕度;然后用特級花茶漂,此環節中的具體操作及工藝參數,又要根據天氣的不同而進行相應的調整變化;之后才是晾曬、卷制,單人日產僅為20至30支;最后將卷制成型的雪茄放在烘箱里烘干,按10支1包,用白色紙盒包裝好,并編號封條,由專人送到成都軍區政治部,然后轉交中央辦公廳,一月一次。黃老特別提到,卷好的雪茄,不能馬上包裝,要放入晾煙房陰干,待煙支水分達到一定水分時,才能包裝。比起現在的卷煙和雪茄包裝,那時的“132”,里面是一層防潮紙,外面一層就是普通的白紙。規格是10支一包,10包一條。小包上蓋有卷制的編號,條包上蓋有煙號、日期。此外,“132”小組的原料管理特別嚴格,在南長街80號,雪茄用料嚴格按等級管理,細致到每一捆煙能選皮多少;煙支的檢驗細致到每一支的松緊是否適度,水分是否合乎標準值;包裝則細致到每一條都要清楚標注卷制人的編號和生產日期;產品驗收后的實物管理更是謹慎,實行一柜雙鎖,專人管理;一年365天都有人值班看管。
劉宗貴:煙葉,還得四川本地的好
“132”小組成員劉宗貴
茄芯和茄衣的配方,在劉宗貴這兒也特別有講究——煙葉前后要噴灑兩次香料,香料用甘草、桂皮等多種中草藥加上從四川遠道而來的特曲酒、緬甸的香精等材料按嚴格比例制成。“在四川的時候,新都斑竹園附近有100畝自種煙田,煙田種植、施肥都是自我控制,肥料也是自然肥料。煙葉采收、處理、發酵、整選標準,我們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只有合格的煙葉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生產用。”后來需求量增大,劉宗貴試著在北京選了一小片地,嘗試種植煙葉,但這里生長出來的煙葉,跟四川的相比總是差強人意。“后期,從什邡帶過去的煙葉剩得也不多,領導就指示讓我們在北京自己種煙,搞搞科研,從1973年到1974年,兩畝實驗田,所有都是按照在什邡的標準,‘照方抓藥’。北京種出來的煙葉一經浸蒸后就變得一團糟,根本不能再加工,最后,也沒能成功。”?因為什邡是一個神奇的地帶,與世界盛產優質雪茄的古巴同處北緯30度,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部,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屬紫色土類型,種煙區多為新沖積油沙土壤,土壤肥力較高,礦物質硬氧元素豐富,非常適合煙葉生長。
什邡煙田
看來啊,煙葉,還得四川本地的好!
范國榮:老鼠偷走車間燈繩、驚動公安局上房揭瓦
“132”小組成員范國榮
范國榮老人一邊比畫柜子的大小,一邊回憶著。“平時門是隨時上鎖,誰要想進我的屋子,必須要經過黨委書記和廠長的特批才可以進去。如果有陌生人進去了,要記下這個人的長相,說了什么話立刻向上匯報。”范老的故事里提到一個細節:“有一次放假回去,我把門上的封條拆了進去。進門拉燈繩,手在門口墻上一摸,燈繩沒了,找來找去沒發現。和廠長說了之后,廠長立刻就和縣公安局來了,成都軍區也立刻派人過來了。你想,封條、門鎖好好的,可燈繩沒了,怎么回事?后來他們爬上屋頂檢查,揭開瓦蓋的時候才發現,燈繩被老鼠拿來做了墊窩。”三位老人講述的故事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生動的132秘史的畫面。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們在有限的條件下,用爐火純青的精湛工藝、精益求精的態度,為國家領袖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川煙人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