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2021年2月14日,正月初三,也是西方傳統的情人節。
竟意外地收到了煙草前輩閆新甫老師的消息,而后又通話20余分鐘。
當真是,責任煙草。
一個退休的老專家,竟然還在大年初三,思考著事關行業發展的學術問題。
不僅如此,在2月27日,也就是元宵節的第二天,閆老師便已將學術論文投稿給了《中國煙草學報》。
半年多以后的9月,上述文章正式網絡出版,小編第一時間拜讀之。
雪茄,本來就是舶來之品,因此很多原始資料都來自西班牙語,或者英語。
業屆,苦無標準術語久矣。?
比如,“晾房”,國內學術論文翻譯算是五花八門,drying/air-curing/curing?house、drying/air-curing/curing room……不勝枚舉。
實際上,絕大數國外文獻中,晾房會使用“barn”。
學術期刊尚如此,更不要說各種自媒體了。
比如,“ligero”,很多自媒體會翻譯成“淺葉”。淺葉,什么鬼?大寫的問號。
西班牙語“ligero”本意有“輕的、淺的、淡的”,形容詞性,直譯的話確實是“淡葉”,但意思卻完全與煙葉本身濃烈的特點相矛盾。那為何要用“ligero”一詞來描述雪茄煙株著生部位靠上的葉片?
小編竊以為,“ligero”應該意譯。
其實,ligero就是對應國內的“上部葉”,也最好翻譯為“上部葉”。
因為上部葉煙堿含量高,香氣量足,能給人充分的滿足感和愉悅感,使人“輕松,飄飄然”,這無疑與形容“輕、淺、淡”的“ligero”一詞完全契合。
術語,需要有術的人加以規范,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胡謅兩句,拋磚引玉,以專家說的為準。
下面就是,小編今天要推薦的論文啦
【題目】《國產雪茄分類探討及其實際應用分析》
【摘要】為便于統計分析和研究雪茄產品的生產發展狀況,依據制作方式和產品結構將國產雪茄分為手制雪茄、半手制雪茄、機制雪茄和卷煙型雪茄四種類型,并遵循術語一致性原則,突出雪茄特征描述用語的規范性和嚴謹性,首次探討性地提出雪茄煙支屬性采用茄衣原料種類、茄套原料種類、茄芯原料形態、茄衣卷制方式、茄胚成型方式和雪茄接嘴種類等6種特征進行表述,并通過對近15年國產雪茄生產發展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應用實例闡明了雪茄分類和屬性特征描述的應用方法。文中還對國內在雪茄學術研究和實際應用中長期存在的術語認知問題進行了討論辨析,并就國產雪茄發展中的短板以及技術研究、標準制訂和術語規范化等有關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依據制作方式和產品結構,將國產雪茄分為手制雪茄、半手制雪茄、機制雪茄和卷煙型雪茄,并遵循專業術語、名稱的規范和一致性原則,首次提出雪茄屬性采用茄衣原料種類、茄套原料種類、茄芯原料形態、茄衣卷制方式、茄胚成型方式和茄嘴種類等6?種特征進行表述,同時規范了描述茄支屬性特征的用語。通過國產雪茄生產數據統計分析實例,探討了雪茄分類和屬性特征描述的實際應用方法,并得出近幾年全國雪茄產量的急速上升變化主要是卷煙型雪茄的拉動作用,另外三類雪茄貢獻度相對較小。盡管手制雪茄近年來也成倍增加,但占比不大,加強手制雪茄的研發和提升市場供給能力仍是國內各雪茄生產企業今后重點努力的方向。
建議行業盡快統一和規范國產雪茄相關術語,科學嚴謹分類,著力完善國產雪茄相關技術標準,增強經典手制雪茄原料供給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制作工藝水平,以滿足雪茄消費者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
【文獻】閆新甫,王以慧,雷金山,周錦龍,潘勇,胡希,羅安娜,孔勁松,陳德鑫,劉敏.國產雪茄分類探討及其實際應用分析[J].中國煙草學報,2021,27(05):100-109.DOI:10.16472/j.chinatobacco.2021.T0029.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