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雪茄的起源,雖然沒有人能確定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但可以肯定地說,美洲大陸的原住民是首先種植煙草,并制成雪茄。
直到1492年,這個對世界發展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拉開了雪茄發展的新紀元。
雪茄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關鍵的時刻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492年,探險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也是這一年“雪茄”開始被發現。
記載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時候,當地的土著首領手執長煙管和哥倫布比手劃腳,濃郁的雪茄煙味四溢,哥倫布聞香驚嘆,他發現巴哈馬群島上的泰諾人把一種干燥的葉子卷起來后點燃吸食,這就是最原始的雪茄。船上的那些來自西班牙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水手們卻對此著迷不已。在殖民者返回祖國后,他們便將抽煙的習俗帶回西班牙和葡萄牙。
1531年西班牙開始在圣多明各島種植煙葉。
1542年,西班牙人在古巴建立了第一家雪茄工廠,煙草開始在北美商業化種植。從這一年開始,雪茄正式登上了商業舞臺。
1592年左右,西班牙大帆船圣克萊門特通過阿卡普爾科-馬尼拉貿易路線將50公斤煙草種子帶到呂宋(也就是菲律賓),這些種子成就了菲律賓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雪茄產地的地位,我們中國很長時間都把雪茄叫做呂宋煙。
1614年西班牙政府允許古巴的一些煙草種植園園主進行雪茄煙草的種植,但是,按照當時的法令,私自制作雪茄或者向外國人銷售自己制作的雪茄都是違法的。
1717年西班牙政府在古巴的哈瓦那設立了一個商行,以此來低價收購古巴各地生產的雪茄煙草,然后將它們運到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城制作成雪茄,西班牙官方壟斷了所有古巴雪茄的煙草。
1762年美國將軍以色列普特南從古巴退伍,當時他曾是英國軍隊的一名軍官。他帶著精選的哈瓦那雪茄和大量古巴煙草回到康涅狄格州的家中,不久,在哈特福德地區建立了雪茄工廠,美國開啟了雪茄工業的序幕。
1821年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多七世頒布了一項法令允許古巴自由貿易,法令一出,導致兩年上百家雪茄工廠在古巴建立,之后短短30年的時間,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哈瓦那等城市內的煙草種植園和工廠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
受到鼓勵和解除束縛的煙草種植者們紛紛建立屬于自己的產業。最多的時候種植園多達9500家,而那些大大小小的作坊和正規的大廠加起來有1300多家。
1837年,移民到古巴的西班牙人雷蒙阿隆,開始將彩色平板印刷標簽標記應用到雪茄盒上,而且盒上印的都是西班牙的皇家紋章。從此,無論來自什么地方的手卷雪茄,都使用彩色平板印刷標簽直到今天。
1920機制雪茄的引入造成了手工生產雪茄急劇下降,同時雪茄世界分裂成手工雪茄和機制雪茄。
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之后幾年發起了國有化運動,古巴本土雪茄資產被收歸國有,原本的雪茄品牌所有人外逃到其他國家,重啟雪茄生意,這從根本上重塑了雪茄世界的格局。
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于蘇聯解體的原因造成古巴國內大部分的制造加工業幾乎癱瘓,使哈瓦那的產量從1990年頂峰期的8000萬支降到94年的5000萬支,古巴全國的雪茄產量也由90年2.8億支的驚人數字驟減一半以上,政府也不得不采用緊急配額制度,但早已習慣天災人禍的古巴人民仍然堅持生產高品質的雪茄。
近年來古巴國內雪茄制造業為重振雄風奪回世界手制雪茄的市場份額而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產業體制上的改革,品牌的推廣, 舉辦一年一屆的哈瓦那雪茄節。古巴總統卡斯特羅也在許多公開的場合大力宣傳古巴雪茄。
雪茄在中國的發展
雪茄到底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呢?
16世紀——17世紀,相傳雪茄開始分四路傳入中國。(分別是:由菲律賓到臺灣,再到內地福建一帶;從南洋到廣東一帶;由日本傳入朝鮮,再傳入我國遼東一帶;由俄羅斯傳入中國。)那時候雪茄以“呂宋煙”的名字被中國人廣泛得知。
19世紀末,中國雪茄煙民間作坊開始出現。具有代表性的是1896年,李鴻章出訪歐洲攜雪茄歸來,并責成蒙城手工卷煙作坊定制,?安徽雪茄的雛形就此誕生。
進入20世紀末,中國雪茄逐漸復興,這期間一批以“王冠”為代表的具有中式風格特點的雪茄品牌開始嶄露頭角。
2010年后,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中國雪茄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代。
2020年,巨大的市場需求下,中國雪茄銷量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雪茄市場。
寫在最后:
雪茄文化發展至今經歷了風風雨雨,世事滄桑。在人類近代史上寫下了輝煌燦爛的一筆。
由此產生的文化效應波及到各個社會階層及不同的意識形態領域。
雪茄客們的身份,年齡,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的跨度之大也是其他奢侈品所無法比擬的。
如今的雪茄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物品,而是人類文化精神交流的一個重要紐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