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前身
雪茄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瑪雅文明時期,它甚至被譽為神明的第十一根手指。
哥倫布將煙草帶回歐洲之后,雪茄迅速風靡全世界,因為雪茄成為一種品味、財富、身份的象征,許多的政界領袖和知名人士,都是忠實的雪茄客。
在中國,雪茄的歷史,始于素有“中國雪茄之鄉”之稱的什邡,這里自古便有“晾曬煙之鄉”的美譽,具備最適宜煙草生長所必須的土壤、氣溫、日照、雨水和特定的栽培方法,再加上優良的晾曬工具和加工技術條件,可謂集“天時”和“地利”之勢。
什邡手工卷制雪茄煙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5年,當地誕生了第一個手工雪茄作坊,據考證,這是中國最早生產雪茄的作坊。
23年后的1918年,中國雪茄史迎來一個標志性事件:什邡益川工業社宣告成立,益川工業社有符合現代工業標準的工房和工人,生產多種規格、多個牌號的雪茄,這意味著中國雪茄生產由作坊式轉為企業化。到1940年,益川工業社年產雪茄1億支,暢銷四川,遠銷西部和北方,是當之無愧的行業翹楚。
新中國成立后,什邡縣政府接管益川工業社,隨后籌備成立四川溫江專區益川煙廠(長城雪茄廠前身)。歷經10年的努力,煙廠成功研制出“長城”雪茄。
“132”秘史
一天,經賀龍、李先念的推薦,毛澤東主席也點燃了一支“長城”雪茄。清涼香醇的味道,讓毛主席頓生濃厚興趣,且雪茄與紙煙不同,既解煙癮,抽了又不咳嗽,一下成為了毛主席的心頭好。
于是什邡卷煙廠一共研制了35個配方,試制成功后送往北京,最后給部分領導供應的是“13”號煙,毛主席選定了"2"號煙。于是什邡卷煙廠抽調了四名政治合格、技術過硬、有經驗的師傅前往制作成都雪茄。
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為了確保主席吸食雪茄的安全,卷制組舉遷至北京。基于不對外搞外牌號、便于內部稱呼聯絡等因素,遷至北京后的生產小組對內稱為“132小組”,對外叫“360信箱”(小組的通訊地址)
“132”小組工作場所
1984年12月12日,經請示中央辦公廳同意,中共北京市委發出《關于撤銷“132”小組后一些善后問題的安排意見的通知》,“132”小組正式宣布解散,但這一段歷史卻將作為什邡雪茄乃至四川煙草的榮耀而載入史冊。
匠工精神賦予長城靈魂,不管是登上國際舞臺還是成為國禮,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們最初的努力。
當年的“132”小組雖然已經解散,但他們的工匠精神和技藝一直被后人傳承,延續至今。
長城如今
如今,那個“特供”年代久已逝去,但生產特供雪茄的獨特技術卻保存流傳了下來,并且經過幾十年積極探索和不斷創新,這種獨特技術已得到極大的豐富和完善。
1986年,“長城”雪茄首次坐上國產雪茄第一把交椅,之后長期保持領先地位。當年,鄧小平訪問尼泊爾,“長城”雪茄被指定為國禮相贈,由此開始享譽海內外。
2007年,長城雪茄煙廠正式成立。國家局將中國雪茄的“破題”任務交到川渝中煙手中,要求將四川建設成“中國雪茄第一生產基地”,將“長城”雪茄打造成“國產雪茄第一品牌”。2007年6月16日,什邡市被批準認定為“中國雪茄之鄉”。
2010年4月,長城雪茄煙廠異地技改項目正式竣工投產,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制生產線、全球最大的雪茄文化展示中心,是中國煙草雪茄煙最大生產企業、亞洲最大的雪茄煙生產基地。目前,已達到44個規格50億支以上年產量的生產規模,產品在40多個省、市、自治區銷售,產銷量居全國第一,并出口歐洲及東南亞地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