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疾控中心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發表的最新論文中指出,中國成人電子煙用戶主要為傳統煙煙民,非煙民極少用電子煙。
數據顯示,2015-2016年,煙民在中國電子煙用戶中占比約93%;2018-2019年,煙民占比約96.2%,即非煙民占比不足4%。另外,該論文指出,2018-2019年中國成年電子煙用戶約有1690萬人,其中有1620萬都是煙民。
區別于傳統燃吸方式的卷煙,電子煙具備無需燃燒、提供尼古丁但基本無焦油的特點。而根據出煙方式劃分,電子煙可以劃分為蒸汽式電子煙和加熱不燃燒電子煙,其中,蒸汽式電子煙主要通過霧化手段將尼古丁變為蒸汽讓用戶吸食,加熱不燃燒電子煙則通過對煙絲進行加熱的手段,揮發出煙氣以滿足吸煙者需求。
目前,電子煙已經成為一種創新的電子消費品,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流行。從全球電子煙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情況看來,電子煙行業的規模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全球電子煙行業的市場銷售額仍持續上升,達到424億美元,同比增長15.6%。
雖然各國陸續出臺對電子煙的監管政策,但電子煙行業發展熱情不減。2021年1月22日,中國某電子煙企業正式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開盤當日便受到爆炒,股價開盤暴漲104%,直接觸發熔斷停牌。重新恢復交易后,盤中股價最高漲幅達158%,收盤漲145.9%,市值達到458億美元,近3000億元。
另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目前我國共有3.5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電子煙、電子霧化器”,且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電子煙相關企業。
目前,我國煙民已超3億人,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個煙民。隨著我國煙民數量的持續增長,2018-2020年中國卷煙產量有所回升,2020年達到23863.7億支,同比增長0.9%,然而與龐大的煙民數量相比,卷煙市場產量仍然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電子煙的市場前景十分明朗。
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21Q1中國電子煙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為5.5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增至83.8億元,八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72.5%,預計2021年有望超過100億元,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急劇擴張。
事實上,龐大的市場早已吸引了傳統香煙巨頭的目光。2016年,菲莫、英美、日煙、帝國等國際四大煙草龍頭進軍電子煙行業。而這些傳統豪強的進入,徹底把電子煙的競爭帶到了一個新高度。
2018年12月20日,萬寶路斥資128億美元收購電子煙公司Juul的35%股份。按照當時估值,電子煙公司Juul已經達到380億美元左右,超過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短租平臺Airbnb。
時至今日,中國煙民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但電子煙滲透率卻僅有0.6%。全國各地控煙條例的陸續出臺也有望加速滲透率的提升,因而未來隨著電子煙市場滲透率提升,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有望大幅提升。
從消費者選擇電子煙的原因來看,用戶主要集中在健康環保方面,如幫助戒煙、戒斷反應等。數據顯示,“能緩解對尼古丁的依賴”、“口味眾多”以及“能減少煙的戒斷反應”是吸引消費者使用電子煙產品的主要原因,三者占比分別為55%、46%及38%。
而從電子煙用戶的使用頻率來看,近四成的用戶經常使用電子煙,偶爾使用的用戶占比為22.3%。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訪用戶對于電子煙的使用頻率仍處于較高的水平。
那么,面對巨大的利潤空間、龐大的潛在市場,電子煙品牌如何投向行業?用戶心理如何把握?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電子煙品牌在對產品進行宣傳時傾向突出電子煙在健康環保方面的功能,電子煙商家還可以突出產品的口味等特點,使其成為產品賣點。另外,社交及內容消費早已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社會化和內容營銷成為品牌觸達用戶主流的營銷模式,電子煙產品可以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的碎片化集中曝光占領用戶心智,打造爆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