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孫承業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將提交一份提案,建議保護青少年健康遠離電子煙,加快行業規范出臺。
作為研究中毒問題的疾控專家,孫承業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評價電子煙危害不應該只看單一物質毒性高低,青少年不應該承受電子煙的健康風險,建議市場監管總局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孫承業。
談電子煙危害
評價電子煙不應只看單一物質毒性高低
南都:你今年的一份提案建議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現在中國青少年吸食電子煙的現象是否越來越普遍了?
孫承業:我國電子煙行業發展相對較晚,但中國已經是電子煙生產大國。中國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現象也日益普遍。2014年,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煙草調查報告》顯示:45.0%的初中生聽說過電子煙,1.2%的初中生學生在過去30天使用過電子煙。2019年這個比例達到2.7%。
南都:你怎么看待電子煙的危害?
孫承業:我的專業背景是研究中毒。要理解為什么我們需要嚴格管理電子煙,首先要明白電子煙帶給我們的危害。
這次新冠疫情應該讓大家體會到,人體的呼吸系統實際上是很脆弱的。洗手可以預防外界物質通過皮膚來進入人體,餐前洗手也可以防止有毒物質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在這兩個途徑之外,還有一個途徑是借由呼吸道。
人體呼吸道的面積其實很大,肺泡加上呼吸道的面積總和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如果展開有幾十平方米大;但人體對肺泡的保護其實只有一層細胞,進入呼吸道的物質很容易通過這一層細胞進入我們的身體。而且,這種途徑下人體對物質的吸收是最快、最完全的。這是人本身的一種脆弱性。
南都:電子煙本身的物質對人體有沒有毒性?
孫承業:我們在評價電子煙時不應該只看單個物質的毒性高低。有些人講,電子煙的危害不大,他們會辯稱,電子煙的成分無非就是丙二醇、丙三醇為主的調和劑,這些物質毒性不高,除此之外就是香料、尼古丁……但我們忽略了電子煙物質的產生過程。電子煙是上述多種物質加熱以后產生的一種氣霧,這種氣霧被吸入人體。如果只有一種物質,我們有很好的辦法對這種物質的毒性進行評價;但如果有多種物質共存,被加熱,那到底可能產生什么混合物質、它的活性有何改變、進入人體后會帶來什么效應,這些我們都難以評價。
我們對藥物的評價,不管是口服還是霧化吸入類藥物,基本上都是對單一成分作評價。也不能拿電子煙和某些食品評價做比較。當多種物質混雜在一起,評價應該更加慎重,特別是當電子煙用在青少年這個特殊人群身上時。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電子煙包括幾類:加熱不燃燒、霧化煙等,口味多達1萬5千余種,添加了什么東西,加了多少,產生出什么,目前沒有規范,包括制作工藝,加熱用電池的安全性沒有規定,生產廠家各自為政。
南都:你關注電子煙的危害,為什么要突出青少年這個群體?
孫承業:電子煙的氣霧進入人體,從呼吸道進入后,其影響的就不僅僅是呼吸道了,還包括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神經系統在未成年人發育過程中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幾年前,有一天我從機場乘坐出租車,汽車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我問司機師傅這是什么味道。他說,這是電子煙的味道。他還向我炫耀,“好聞吧?”他說是在商場買的電子煙,有好多種煙油,可以自己調出喜歡的味道。
在我看來,電子煙的煙體和霧化器相當于一個小化工廠。即使我們已經知道電子煙的主要成分,但每個人根據自己習慣不同可以發明創造,自己往里添加東西,這個“化工廠”里產出的是什么呢?我們并不清楚,這樣就有健康風險。對于成年人,我也不建議吸食電子煙,但考慮到青少年的脆弱性,健康風險會更高。
南都:電子煙存不存在成癮性?
孫承業:傳統卷煙的危害是很明確的,而以現在的研究來看——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上的研究都證實了:和不吸煙的人相比,對電子煙有嗜好的人轉向吸傳統煙草的概率更高。因此,如果我們對電子煙不加以嚴格管理,未成年人吸食電子煙并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那么他們就更容易去轉吸傳統煙草。這樣就等于無形中擴大了煙民的隊伍。對于國家的控煙行動也是不利的。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你前面的問題,為什么要禁止未成年人吸電子煙。
談電子煙管控
未保法禁向青少年銷售電子煙,目前太容易買到,應細化規則
南都: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經明確禁止未成年人吸電子煙,在你看來,目前的管理是否缺乏更細的規則?
孫承業:未成年人保護法剛剛修訂,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相比成年人更加嚴格。這是我們的優勢,有法律的保障。未保法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煙(含電子煙,下同);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任何人不得在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公共場所吸煙。
有法可依,我們要細化規則,讓法律落地。要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同時加以規管,比如電子煙的包裝、銷售、廣告,有很多可以做的。
國際上其實已有先例。我們周邊國家(如新加坡)和我國一些地區(如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未成年人接觸電子煙的管控非常嚴格。
南都:具體來說,國際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讓未成年人遠離電子煙?
孫承業:歐盟是全球電子煙發展歷史最悠久也是最成熟的市場。2014年,歐盟煙草產品指令Tobacco Product Directive(TPD)生效,它規范和監督煙草和煙草相關產品(如電子煙)的制造、銷售、展示和其他環節。出口到歐盟市場的電子煙產品必須符合TPD要求,否則會被禁售、罰沒或退回。
目前歐盟大多數成員國基于TPD實施電子煙監管。由于比較早推出行業規范,歐洲國家沒有出現美國的電子煙青少年使用亂象。事實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后期起草和出臺電子煙相關法規時,也參考TPD的內容。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數據,從2017年到2019年,美國高中生使用電子煙的比例從11.7%到27.5%,增加了一倍多。在出臺一系列限制政策后,2020年高中生使用比例回落至19.6%。
根據TPD要求,制造商需提交成分毒理學報告,并就制造工藝進行說明;電子煙液中尼古丁濃度不得超過20mg/mL,封閉式產品煙彈煙油容量不得超過2mL,注油式產品填充容器容量不超過10mL;產品包裝上須有防止兒童接觸標志,并標注健康警告;禁止在各類媒體上做廣告。
哪個部門管理電子煙?
建議市場監管總局管,不應該交給煙草專賣局
南都:對于電子煙具體由哪個部門管理有爭議。控煙界的專家不太認同,由煙草專賣局來管理電子煙。你怎么看?
孫承業:我認為,電子煙是一種不同于傳統卷煙的產品,如果照搬卷煙管理的模式,也不利于電子煙的管理。
中國的控煙并不順利。過去,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小組的組長在工信部,煙草專賣局也是工信部代管的。這就好比球員和裁判是一家,這不利于控煙。如果我們把電子煙的管理權限交給國家煙草專賣局,這就相當于把電子煙當作煙草的替代品。我想,電子煙的管理需要明確建立一套協調機制,首先電子煙最大的問題在于購買很方便,這涉及市場監管的職責。同時,學校的教育也很重要。那么,從這兩方面看,和煙草專賣局的關系不大。我也希望,我今年提交的這份提案可以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來辦理答復。
南都:電子煙的國標似乎還沒有出來?
孫承業:未來可能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標準,會涉及很多問題。我認為,國家標準也不能一刀切,要留出空間,加強研究。但目前,電子煙潛在的風險不應該讓兒童來承擔,在未成年人禁止接觸這件事情上我們的態度必須是堅決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