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本次《報告》有著特殊的意義,既是對2020年全球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的應對總結和未來工作部署,也是從政府層面對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設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值得認真學習。?
那么,這份《報告》所規劃的未來藍圖,對傳統卷煙和電子煙(包括液體霧化電子煙和HNB,下同)有著哪些影響?以下幾點與各位讀者探討交流。
核心觀點:
財政:煙草的財稅地位更為重要
產業:傳統煙草是高科技,電子煙也是高科技
就業:傳統煙草與電子煙的社會責任
健康:不可逆的大勢與唯一的變量
01?財政:煙草的財稅地位更為重要
《報告》指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但這背后是巨大的財政開支,僅減稅降費一項,“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
此外,繼2020年《報告》之后,今年《報告》再提“練兵備戰”,這四個字的背后,也需要強大的財政支持。
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煙草稅收對財政的價值會進一步凸顯。人民日報曾將糧食安全比做國家安全的“壓艙石”。以此類比,煙草稅收可以說也是國家財政安全的“壓艙石”。2020年疫情之下,中國煙草上繳財政總額12037億元,增長2.3%,創歷史新高,履行了“壓艙石”的使命。因此,無論是未來的煙草專賣體制改革,還是電子煙監管政策出臺,財稅價值都將是問題的出發點和對策的著力點。
由此推導,傳統煙草領域,基于高質量發展的“增收節流”將是未來的主線。“增收”方面,如何在煙草消費總量天花板之下,進一步推進煙草“消費升級”?據了解,超千元價位卷煙已經問世,這打破了中國市場自2008年開始的卷煙千元限價政策。除了打開卷煙價格上限,在煙草個性化消費、創新產品開發(傳統卷煙)、消費場景打造,乃至國際化等都將是可以發力的領域。“節流”方面,2020年的煙包成本控制已經出臺。包裝、原料等領域的進一步成本節約,有可能會帶來產業鏈外溢利益向體系內(如“三產”公司)的回流。
而對于電子煙,在享受煙草品類的同時,目前并沒有付出煙草品類應有的稅利貢獻,這可以說是電子煙產業所有風險的“根源”。那么下一步,電子煙企業,尤其是頭部電子煙企業,應該考慮積極主動的與國家相關部門溝通,共同推動電子煙消費稅的到來。中國煙草的企業宗旨是“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過去幾年,電子煙企業通過優秀的產品服務了消費者,接下來,如何以“產業報國”,這是電子煙企業需要認真考慮的事情了。
02?產業:傳統煙草是高科技,電子煙也是高科技
《報告》提到: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和中小微企業協作配套作用。”
在此,首先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傳統煙草是不是高科技,電子煙是不是高科技?煙草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是否屬于“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一部分?
答案是肯定的。煙草作為一款基礎大眾癮品,自它誕生,就與國家和民族有著密切聯系。1840年鴉片戰爭的經過不必復述;555代表的英式烤煙的全球流行,背后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而萬寶路的流行,則是美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對“大英帝國”的取代。可以說,癮品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丟失了”癮品主權“,文化的入侵是不可避免的。
虎門銷煙場景,來自鴉片戰爭紀念館
無論是傳統煙草,還是電子煙,要守好供應鏈安全,提升競爭力,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煙草是個歷史悠久的產品,但并不是說煙草沒有科技含量。傳統煙草橫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在各個領域都有高科技的基礎,比如現代農業、基因工程、智能制造、無人工廠、現代物流。按照《報告》中的部署,“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中國煙草完全有機會迎來一輪科技驅動的產業升級。這點在卷卷智庫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論述。
不同于傳統煙草,電子煙產業已經在全球產業中占據重要位置,90%以上供應鏈,以及在液態霧化的研發等領域,中國的電子煙產業已經是全球領導者。HNB領域的研發水平與世界有一定差距,但整個產業在迎頭追上。
不僅如此,從霧化“煙草”到霧化“健康”,頭部的電子煙企業已經在嘗試將霧化技術向醫療健康領域延伸,思摩爾有健康事業部,悅刻新招募的CFO的上一份工作是:“花旗集團亞洲醫療健康行業投行負責人”。從“癮品”到“健康”,煙草產業的價值和科技感在不斷提升。
03?就業:傳統煙草與電子煙的社會責任
《報告》提到:
“鼓勵企業創新產品和服務,便利新產品市場準入”
“保障小店商鋪等便民服務業有序運營”
“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穩步提高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讓居民能消費、愿消費,以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
就業是保證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基礎。在這個領域,傳統卷煙和電子煙天然的商品屬性就決定了它們在這個領域的獨特貢獻。
很多煙草店都是“夫妻店”,甚至是“爺爺奶奶店”。一方面,煙草的高客流產品,能為店里其它商品的銷售引流;另一方面,煙草又是標準化產品(規格、價格都很標準、穩定),且批發商只有一個(本地煙草公司),經營相對簡單。這樣的特點,就使得傳統煙草為眾多底層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
而最近兩年新興起來的電子煙呢?如果稍加留心,可以發現,最近一年,大型商超很多業態在閉店、撤出,但是各種形式的電子煙店在進入。新品類的勢能、高復購率以及相對標準的規格和價格,也為眾多創業者提供了一個相對低成本的就業渠道。
在可預見的相當一段長時間內,無論是卷煙,還是電子煙,都無法進行線上銷售。這就決定了煙草產業的零售環節將長期保持“人力密集型”,這在當前難能可貴。要看到,電商的出現,在一些領域讓零售人員銷售,在另一些領域讓人“退化”為“跑腿員”。對于底層人士,尤其是孤老殘寡人士,傳統煙草和電子煙零售還算是個“體面”的工作。
04?健康:不可逆的大勢與唯一的變量
筆者查閱了從2014到2021共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健康的提法,有以下特點:
2014年:“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推進醫改”。此時還沒有“健康中國”的提法,健康的重點是醫療,尤其是醫改;2015年:“我們要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國。”這是首次提及“健康中國”。
2016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 對“健康中國”的目標具體化。
2017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成為“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下與“就業創業”、“教育”等話題并列的一個子課題,獨立成段,體系化的表述。
2018年:“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在延續2017年獨立成段的基礎上,健康中國升級為“戰略”。
2019年:“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2019年的《報告》沒有提“健康中國”,取而代之的是“醫療衛生服務”,這體現出國家決心解決醫療保障、看病難、藥品疫苗安全等突出社會問題。這是和2018年發生的事件相關聯。2020年:“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普及衛生健康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2020年的疫情使得公共衛生成為重點問題,“愛國衛生運動”的提法登上工作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職責之一正是“加強控煙宣傳教育工作。”
再來看2021年《報告》的表述:
“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和物資保障體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
以“衛生健康體系”為標題,“健康中國”、“愛國衛生運動”緊隨其后。可以看出疫情的出現,使得政府在公共衛生健康領域的關注點從原先的解決基礎醫療、醫藥,轉向健康管理,“幫助病人”和“引導健康人”并重。那么,作為“健康中國”、“愛國衛生運動”的核心內容之一的控煙,將成為政府、社會等各方面的共識,且趨勢不可逆轉。
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是開展無煙活動的主要發起方之一,來自桂林市政府網站
這個趨勢之下,必然帶來的是:
抽煙的人不會增加,只會減少;煙草消費的社交、自我獎勵的價值逐漸減少,煙草消費的需求更多來自于基礎生理需求,這點在傳統煙草上表現會更為明顯;
無論是傳統還是電子煙,在生產、銷售、營銷等各領域會面臨愈發嚴格的管控;
電子煙經營的合規門檻會越來越高,稅收、未成年人保護、營銷等方面的開支會進一步增加;
電子煙相對低害的特點,會吸引更多傳統煙民的轉化;如果沒有這樣的轉化渠道,可能部分煙草消費會徹底流失;
總之,無論是傳統煙草還是電子煙,面對的都是這樣的大局:
煙草的財稅使命決定了這個產業不會“斷崖式下跌”;控煙的大趨勢決定了煙草經營的難度越來越大;
唯一的變量就是“科技”:能否通過科技創新解決傳統煙草和電子煙的健康危害和負外部性,這將決定煙草這個產業能走多遠。而電子煙,某種程度來說,就是這個變量的產物。
05?未來:不應大起,不應大落
以上從財政、產業、就業、健康四個維度討論了政府工作報告對煙草發展的啟示。無論是傳統卷煙還是新興的電子煙,都在中國經濟以及國家時代進程中扮演了特殊價值的角色。中國煙草的發展,需要科技創新;而以科技創新起家的電子煙,則需要更多引導。
雖然監管上可能還有不太明確的地方,但是清晰的是:電子煙消費事實上已經成為中國煙草消費的組成部分;電子煙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煙草產業的一部分,并且已經領先于全球。
一方面,電子煙產業不應該出現資本炒作的“大起”;但另一方面,只要電子煙產業還有被引導走上健康發展的可能性,讓它“大落”似乎也不是最佳之策。傳統煙草和電子煙,都不應該“大起大落”:“低調發展,科技創新,心懷國家,回饋社會”應該是他們共同的路徑。
這大概是讀完《報告》后最大的感觸吧。
參考文獻:
全國愛衛會關于印發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工作規則和成員單位職責分工的通知http://www.nhc.gov.cn/guihuaxxs/gongwen1/202009/56988fb88686449d8118a67295811072.shtml
本文為煙草產業研究,僅供專業人士交流。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也不對任何投資行為負責。本文提及的煙草企業和煙草品牌,僅作為產業研究之用,不進行任何品牌和營銷推薦。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