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底悅刻上市后,電子煙板塊開始進入回調區間。3月4日思摩爾重挫14%,分析稱是因為市場預期電子煙行業將在兩會后迎來強監管。
我碼點字來聊一下有關電子煙板塊的一些重點關注問題。
Q1:兩會后國家是否會推出對電子煙的強力監管?是否會對電子煙行業帶來打擊?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長何琳向媒體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她提出關于“保護青少年遠離電子煙,加快行業規范出臺”的建議。
對此,我的看法:兩會要討論什么其實對電子煙行業的發展沒什么實質影響,該來的總會來,不該來的怎么討論也不會來。
我們不要風聲鶴唳,兩會并不會直接出臺什么法律條令來針對小小的一個行業,只是有一個或冷或熱的討論過程。電子煙的興起不是一天兩天了,行業“三無”(無產品標準、無質量監管、無安全評價)的狀態政府不知道?早知道了,代表們提交建議不過是發發聲音敦促一下政府在這塊的工作進度。
早在2019年7月,國家衛健委就提出,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監管電子煙,且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稅價調整可能性。至今日,法律和加稅沒有見到,實質的監管只有2019年11月國家煙草專賣局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對線上銷售電子煙的禁令,以及各地政府把電子煙納入控煙范圍。
兩會代表們提一提加強加快監管,無非是提醒政府把本來就要做的事抓緊落實一下。這就是我所謂的“該來的總會來”。而我一直持有一個觀點:政府不會扼死電子煙行業,這就是所謂“不該來的不會來”。
總有人認為:(1)電子煙對身體有害,政府一定會嚴厲監管;(2)現在這些電子煙企業越長越大,動了國家煙草的蛋糕,政府一定會開始干預,甚至全部收歸國有。持有這樣看法的人非常之多,我回應這么以下幾個點。
第一,政府沒有任何動力搞死電子煙行業,要扼殺早扼殺了。電子煙一是創造就業,二是創造稅收,三是創造外匯(全球90%的電子煙都在中國生產),殺死它政府有什么好處?要知道,除了涉及黃賭毒等極端情況外,非常注重經濟發展的我國政府對于新興事物歷來采取比較友善的態度,看看它能帶來多少好處,有什么問題插手引導、規范一下就好了。這一點可以參考網約車、外賣的發展歷史。這些新興行業在野蠻生長后都活了下來,頭部企業甚至活得很好,政府也與時俱進地調整了監管(甚至是逆轉)。
第二,把民營企業奮斗出來的產業收歸國有并不現實。發展民營經濟一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面大旗,強行國有化會釋放極壞的政治信號,改革開放以來基本就沒有發生過這種事。國企參與競爭有可能(后面要講的HNB),政府要切多一些蛋糕也有可能(后面要講的加稅),但唯獨國有化不可能。
第三,我要強調,立法規范、制定行標,甚至是加稅,對電子煙行業的長期發展絕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政府把游戲規則講清楚了,看起來會對企業產生束縛,但反而是讓行業更規范、更健康地成長。有了規則,誰更能理解好,利用好?一定是頭部的大企業更有資源、更有能力。沒王管,總有對手會給它們整幺蛾子;有規則,走大路不怕黑。因此,我覺得加強監管對現在已上市的頭部企業只好不壞,跌了反而是買點。禁止網售電子煙后,死掉一大批電子煙創業企業,悅刻卻比之前群魔亂舞時期跑得更快。
該來的,最好快點來,別一天到晚讓人提心吊膽;不該來的,來不了,不用怕。
Q2:電子煙被納入煙草專賣體系的可能性及影響?
不能說沒可能,但可能性確實不大。
須知,電子煙雖然和“煙”有關系,但本質上還是電子行業。煙草專賣意味著煙草總公司全面經營產供銷、人財物、內外貿。時至今日,電子煙行業已經成行成市,生產有思摩爾、波頓這樣的企業,品牌有悅刻這樣的企業,渠道更是有廣大經銷商、專賣店代理店——都是合法合規設立的民營企業,甚至還有跑到海外上市的千億巨子,得費多大勁兒趕走舞臺上這么多人?
如果不把這些企業和渠道國有化,怎么專賣?如果國有化,那就是我Q1談到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美國正不遺余力地煽動恐華恐共情緒,難道要給境外勢力遞刀子?
我國政府想要什么東西,一般在一開始就會說要,很少在大家都有了之后來搶。
講到壟斷/專賣,金融、通信等行業以前也是國有壟斷。螞蟻金服動了銀行的奶酪,政府敲打是敲打了,但沒宰掉吧?微信搶掉三大運營商多少市場,活得一直很滋潤吧?
煙草的利益確實巨大,比金融、通信都大得多,但不能說這塊蛋糕最大所以其他蛋糕的情況就沒有參考意義。新事物的誕生未必會以舊事物的消亡為代價,而新事物創造的價值在長遠有可能更大。微信搶掉三大運營商多少電話、短信的利益?但微信今日為社會創造的價值遠遠大于它們仨犧牲掉的利潤。國企和民企的創新力天然是不同的,對于政府而言,只要蛋糕總體做大了,以及你不敢跟我對著干,那就夠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國政府現在的行為邏輯,不要簡單地認為我國政府和80年代設立煙草專賣那時沒有任何變化。
煙這門生意的總體能不能做大?我講三點:(1)電子煙對傳統香煙不是完全取代,香煙在老煙民中有較穩固基本盤(抽不慣電子煙),而電子煙可以轉化非傳統煙民(年輕人)。(2)中式香煙基本只有中國人抽,可是電子煙卻可以大量賣給外國人,產業鏈全在自己手上,就算有此消彼長,用戶總數必然是增加的。(3)電子煙也有稅收(企業所得稅、增值稅),還創造就業。我預計未來不僅煙草稅不會減少,電子煙產業創稅還可以很可觀。
Q3:如果按煙草收稅,對電子煙企業的盈利影響幾何?
電子煙被扼殺、國有化、納入煙草專賣我認為概率很低,但國資入股和加稅倒是有不小可能。我還是之前的觀點,這對行業的長遠發展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電子煙這玩意兒其實是個怪胎,在組成成分上和香煙只有尼古丁這一個共同點。我國現行的煙草稅制是針對煙葉來收而不是針對尼古丁來收,這就比較尷尬了。電子煙油含有尼古丁,但目前是把它當做一種食品來處理,交少了很多稅。而且,煙油既可以含尼古丁,也可以不含尼古丁,所以怎么設立稅制還是門技術活。
國際上已有不少國家對電子煙調整稅制,方式不一。有些國家只針對煙油,有些國家還針對煙桿、針對尼古丁來收。此外,征稅還有從量和從價的不同。
我不是稅收方面的專家,無法評價怎樣征稅更好,也分析不來我國會采取怎樣的方式,只能粗略測算如果加稅對電子煙的影響。
香煙比一般商品多出的稅是煙葉稅和消費稅,其中主要是消費稅。以軟中華為例,終端售價如果是65元,據測算消費稅+煙葉稅總共是22.88元,占售價35.2%,差不多是三分之一。假設:(1)國家狠一點,除了已經交過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普通稅種,還要像香煙一樣在電子煙身上拿多這三分之一;(2)生產商、品牌方、渠道不承擔新稅,全部轉嫁給消費者。那么,消費者吸食電子煙的成本將上升五成。
當然,這是極端情況。一來,國家未必會那么狠。二來,電子煙由煙彈和煙桿組成,煙油和煙彈或許會按香煙來處理,但煙桿就是鋁殼+鋰電池,和煙沒半毛錢關系。別的國家一般不會跟煙桿過不去,俄羅斯雖然單獨對煙桿加稅但每桿也就加5.2元(50盧布)。三來,稅收不會單獨由消費者承擔,一定會由產業鏈共同承擔。
綜合來說,我對加稅影響程度保持樂觀。政府要分多一杯羹是合情合理的,但反映在終端消費者的成本可能也就多個10%,對企業盈利的影響雖有但應該不大。并且,我再次強調,政府把規矩訂好了,反而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反正我沒有聽過中國政府加稅把一個行業加死掉的情況。
Q4:中煙什么時候推出HNB?對電子煙(Vape,霧化電子煙)有何影響?
Q1到Q3花了很大篇幅,我就是想說不用擔心政府直接下手“掐滅”電子煙。與其擔心政府攔路、扇巴掌,還不如擔心中煙推出HNB跟電子煙直接競爭。
HNB全稱是加熱不燃燒。傳統卷煙之所以嚴重威脅著煙民的健康,主要是因為煙草在燃燒中不僅釋放出了尼古丁,同時也產生了焦油、一氧化碳等4000種有毒有害物質。HNB改用300度左右的相對低溫烘烤煙支,取消燃燒過程,能降低有害物質的釋放。
HNB和電子煙(Vape)這兩種產品雖然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被統一歸類為“新型煙草”,但卻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電子煙的原理是用霧化器將煙油霧化,煙民抽的是“霧”;HNB則是通過加熱器對特制的煙支進行烘烤,煙民抽的還是“煙”。
HNB本質是香煙的升級版。HNB的煙支使用煙草作為原材料,也會添加香精,尼古丁來自于煙草。電子煙的尼古丁則來自于尼古丁鹽。
國外HNB發展很迅猛,國際煙企巨頭菲莫國際在2020年IQOS煙彈(全球HNB第一大品牌)出貨761億支,已占公司總出貨量(含傳統煙)的10.8%。截至2020年底,IQOS用戶數已達1760萬人,在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上市銷售。
HNB還是用煙草,那這就是傳統煙企的領地了。中煙將要做的事不是搶電子煙攤位,而是自己開個攤兒來PK。這一塊兒在中國只有中煙能做,別的企業別想了,肯定屬于煙草專賣范圍。投資機會只能在產業鏈上,包括香精、薄片、煙具(加熱器)、包裝紙等。
事實上,中煙早就在行動了。
目前我國的對HNB的內銷尚未放開,但中煙已經在研發、打磨產品。四川中煙是我國行業內第一家實現規模生產并出口HNB制品的企業,于2017年推出品牌“寬窄”,目前已向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出口,并在2020年于成都、南京開設了線下體驗店。除四川中煙外,還云南中煙、廣東中煙、湖北中煙等地方中煙公司推出了自己的HNB品牌,部分已實現出口。
了解中國煙草歷史的朋友知道,中式香煙如今牢固占據中國市場,雖有煙草專賣、打擊走私外煙的功勞,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2003年后煙草業力推中式香煙的革新改良,不斷強化“高香氣、高品質、低焦油、低危害”,才拿住了中國煙民的需求,擠壓外煙的市場。如今,面對國外蓬勃發展的HNB,以及國內依托電子產業鏈興起的霧化電子煙,中煙與其靠堵不如大方推廣HNB。HNB順應煙草業降害的趨勢,相比霧化電子煙又更能被老煙民接受,而且核心利益自己抓得住,比“怪胎”電子煙更好把握。雖然中煙作為國企做事慢一些穩一些,但相信能把這個產業做好。
至于HNB在國內放開后,會對霧化電子煙行業造成多大的沖擊,我保持樂觀。煙草在中國是上萬億的市場,只要空間足夠大,其實新型煙草之間并不是你死我亡的關系。
上一些數據。中國電子商會《2020全球電子煙產業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電子霧化煙預估零售額363億美元,同比2019年全球零售額330億美元,增長10%;根據思摩爾國際招股說明書,2024年霧化電子煙和HNB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分別達到1115億美元和1049億美元。霧化電子煙和HNB將會齊頭并進,共同侵蝕傳統香煙的市場。
總結
無論國際還是國內,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對新型煙草的態度似乎大多不太友好,各國政府也時不時會敲打一下。這也好理解,畢竟說到底還是對身體有害的東西。但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不站在道德高地或者帶有情感色彩,我建議大家看待新型煙草的未來形勢要抓住主線。這世界連大麻都能合法化,連公認傷身的傳統香煙都能有幾萬億的市場,相對危害小很多的電子煙一定會越長越大。成癮性的行業既有害人之處,也有其合理存在之處(無論是對政府還是人民)。這世界就是這樣,有陽光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有陽必有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