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的外形配合幻彩的燈光,加之多重口味可以選擇,不知從何時起,電子煙逐漸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新寵”。
然而,與卷煙相比,新型的電子煙此前一直被認為處于無規則、無限制的野蠻生長狀態。
3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發布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提出,在原有條例附則中增加一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消息發布后,電子煙行業哀嚎一片,電子煙產業股價劇烈震動。眾多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電子煙終被“收編”,今后將有專門法規來監管,或將告別野蠻生長的時代。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電子煙被納入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中,意味著今后對電子煙的規制將更為嚴格,但同時也給了電子煙一個“正名”的身份,從長遠來看,對電子煙市場及行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瞄準青少年的電子煙
相比股市的震蕩,電子煙市場目前還算“風平浪靜”。
“沒有什么變化,現在的生意照常。”邢征在北京市豐臺區經營著一家電子煙專賣店,售賣各種品牌的電子煙和煙彈,消費者多以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為主。
在邢征看來,電子煙之所以能“俘獲”年輕人的心,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其宣傳方式避開了傳統煙草的危害性,比如有些電子煙宣稱是可以用來戒煙的“替代品”,還有的宣稱電子煙可以“去焦油”;二是電子煙在設計上抓住了年輕人追求潮流、獵奇的心理,經常和一些當紅元素結合起來。
曲鵬就是因為一款名為“賽博朋克2077”的科幻風格游戲而“入坑”電子煙的,一同玩游戲的朋友購買了一款賽博朋克系列外觀的換彈型電子煙,這讓從不吸煙的曲鵬也來了興致,最終成為一名電子煙玩家。
“我們不是‘煙民’,而是‘玩家’,”曲鵬覺得抽電子煙不同于卷煙,是年輕人交流的一種方式,而非只是為了過煙癮。
據資料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電子煙的人數已超過1000萬人,其中以15歲至24歲的年輕人為主,青少年群體成為電子煙消費主體。
對此,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控煙研究中心主任鄭頻頻表示,最初電子煙的初衷確實是想以煙草替代品的方式幫助戒煙,但隨著產品不斷更新換代,電子煙無論從設計還是營銷策略等方面來看,其目標都已轉向為吸引青少年消費。
“電子煙制造者、銷售者一面宣稱防止青少年接觸電子煙,一面在營銷宣傳方面強調時尚炫酷、口味豐富等,這些正是青少年的興趣點。精巧的設計不僅能夠吸引青少年購買嘗試,也能避免引起學校、家長的警覺,不利于及早發現青少年的吸煙行為。”鄭頻頻說。
當前市面上銷售的電子煙種類主要分為加熱不燃燒的煙草制品和含有尼古丁的電子霧化系統。鄭頻頻說,電子煙也是煙,是通過將煙油加熱霧化產生具有特定氣味的氣溶膠供煙民使用,煙油中同樣含尼古丁、香精、溶劑丙二醇等物質。
傳播快、低齡化、對危害性認識不足等特點,讓相關部門意識到電子煙帶來的危害并不比傳統煙草少。此前,電子煙的銷售渠道主要是各大電商平臺,為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2019年11月,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要求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或客戶端并撤回通過互聯網發布的電子煙廣告;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并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
如今在各大電商平臺輸入電子煙的關鍵字,系統會自動跳轉至“綠網計劃”頁面,并宣傳禁煙知識。但《法治日報》記者注意到,有些商家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在閑魚等二手交易平臺上,雖然電子煙的關鍵詞搜索不到,但如果輸入電子煙品牌,仍然可以顯示相關產品,其中多采用“換馬甲”的手段隱蔽銷售,比如以出售電子煙貼紙、掛繩為名頭,實則出售電子煙成品。此外,搜索“霧化”“戒煙”等關鍵詞,也會出現電子煙產品。
線下市場魚龍混雜
電子煙的“線上禁售令”讓無序發展的電子煙有所“收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線下銷售。邢征所在的商場,就在去年新開了兩家銷售電子煙的店鋪。
邢征透露,與傳統卷煙銷售需要申請并取得許可證不同,電子煙的銷售門檻較低,只要得到電子煙廠商的授權,成為加盟經銷商即可。還有一些電子煙商家,甚至沒有得到任何授權,而是直接從一些代理商手中拿貨,將電子煙與潮流玩具、樂器等一起售賣,銷售市場魚龍混雜。
曾有數據披露,電子煙煙桿的利潤率在50%、煙彈在40%左右。邢征對此表示認可,而且一些電子煙品牌為了搶占市場,也會給加盟商推出諸多優惠政策,使得電子煙的線下門店擴張迅速。
一直以來,防范煙草流向未成年人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早在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就曾下發通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也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卷煙和電子煙。
記者走訪了幾家電子煙銷售門店,發現店內大多貼有“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購買需出示身份證”等標識,但邢征表示,除了一些大品牌,比如悅刻開設了“向陽花系統”,只有經過“姓名+身份證+人臉”三重驗證通過的消費者才能完成購買,多數情況下,賣不賣給未成年人還是僅憑商家的自覺。
盡快出臺國家標準
“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于上述增加內容,工信部稱,這將推進電子煙監管法治化,同時增強電子煙監管效能。
在劉俊海看來,若此次征求意見稿通過,意味著今后電子煙也將持牌專賣,生產、批發、零售業務經銷商都必須要申請領取煙草專賣許可證。當前,煙草專賣許可證的種類包括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煙草專賣批發企業許可證、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特種煙草專賣經營企業許可證。這意味著,電子煙市場將提高門檻,能有效抑制電子煙廠商和銷售門店的野蠻擴張。
此外,劉俊海認為,和卷煙實行相同管理也意味著對電子煙的征稅在未來有可能會增長,當前電子煙僅征收普通消費品的增值稅,而卷煙綜合稅負約65%,未來提高電子煙征稅的可能性較高。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條例的修改只是規范電子煙市場的第一步,國家標準的出臺、監管體系的明確都很重要。
2017年10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了《20171624-Q-456 電子煙》國家強制標準的制定計劃,該標準由國家煙草專賣局起草,項目周期為24個月。但時至今日,這項國家標準的狀態仍是“正在審查”。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吳宜群稱,目前在電子煙中可能添加的香料達1.5萬余種,在燃燒、霧化過程中會產生什么物質、對人體有什么影響都缺乏研究。因為缺乏基本的產品標準,也難以規范廠商的生產。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與經濟政策合作中心主任鄭榕指出,如果電子煙真的作為煙草制品來監管,那么對卷煙的監管要求,電子煙也應比照執行。讓電子煙也符合無煙立法、警示包裝、禁止煙草廣告等相關規定。她建議,考慮到許多電子煙的煙油和煙具可以拆分,可以將煙具作為普通商品納入監管,含尼古丁等成分的煙油則可以界定為煙草制品,納入相關監管系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