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消息,據深圳晚報報道,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煙草專賣局起草的《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 >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于近日截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引發關注。相關專家認為,對于電子煙納入監管得到了社會各界一致認同,但如何科學分類、多部門聯動實現電子煙有效監管,以及后續監管細則如何落地是下一階段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
深圳電子煙產業鏈完善占據全球90%的產量
電子煙進入大眾視野已有數年,外形美觀、口味多樣且沒有傳統煙草味的霧化,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在受到年輕消費者青睞。據艾媒咨詢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急劇擴張,從2013年的5.5億元增至2020年的83.3億元,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72.5%。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超100億元。根據中國電子煙行業委員會數據,2020年,中國電子煙出口額達494億元,國內銷售達145億元。
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4.7萬家電子煙相關企業,而深圳作為電子煙重要生產集散地,約占據全球90%的產量,出口至美國、歐洲為主的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深圳占據全球約90%的電子煙產量
深圳有近8000家電子煙相關企業,約占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16.8%。其中,有超3000家集中在寶安區,因此深圳寶安區的沙井、福永兩條街道更是被稱為全球"霧谷",業內人士也將電子煙與手機、無人機并列為"深圳三大硬件"。
目前,國內頭部電子煙企業不再局限于單純的代工模式,開始專注設計研發和規?;⒆詣踊a線升級改造,打造自有品牌。有業內人士表示,深圳的電子煙制造業已在全球市場經濟增長中占有絕對影響力、話語權。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要求將電子煙納入監管、規范電子煙行業的聲音不絕于耳。此前,國家有關部門已有行動。2019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切斷了電子煙的網上銷售渠道。此次《實施條例》的修改,將在附則中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五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納入監管成共識 新規出臺或可解決"監管難"問題
長期以來電子煙行業呈現出"監管難"的問題,根本上是因為電子煙產品本身屬性定位不明,導致在監管層面"無人認領"。
工信部在《征求意見稿》的說明中表示,近年來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市場監管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社會各方面非常關注。此次修改主要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電子煙監管法治化的要求,明確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的監管法律依據,并做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銜接,發揮好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中倫律師(深圳)事務所合伙人閆明誠、律師助理劉曉華認為,《征求意見稿》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及煙民群體身體健康,同時也將會改變目前電子煙行業野蠻生長狀態,促進行業兼并與優勝劣汰。
國內頭部電子煙企業開始專注設計研發和規模化、自動化產線升級改造
閆明誠說,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并不等于將電子煙作為"煙草專賣品"進行監管,而是對電子煙企業合規提出更高的要求,必將催生出新的法律合規服務領域。
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律師及行業人士,得到的一致回答是贊同支持將電子煙納入監管。就此看來,將電子煙"管起來"已成共識,但該如何科學有效的管理,是擺在監管者和大眾面前的重要議題。
專家建議電子煙與傳統煙草實施差異化監管
"市場上電子煙的種類很多,質量良莠不齊,應該加以監管,但監管方式應該與傳統煙草不一樣。"中山大學藥學院副教授、碩導,中山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數據管理中心主任鐘國平表示。
鐘國平說,電子煙與傳統煙草雖都含有尼古丁,電子煙通過加熱霧化,傳統煙草則直接燃燒。由于兩者吸入成分的產生方式不相同、吸入成分的種類及含量不相同,這些差異可能會導致各自對人體安全性的影響不同。他舉例說到,電子煙成分是定制,會填加調味劑,有的調味劑吸入安全性待研究。相對而言,傳統煙草成分來源自然,且燃燒后可產生其他物質,成分更復雜。
目前,國外電子煙的非臨床、臨床研究有很多,但國內在這方面尚在起步階段。鐘國平建議,國家應該基于電子煙與傳統煙草的不同之處,實施差異化監管,同時積極鼓勵相關企業盡快開展系統的相關研究,以獲得電子煙短期使用、長期使用的安全性情況,為形成電子煙的質量標準,優化電子煙的監管方式等提供科學依據,以更好地保障大眾健康。
"監管宜早不宜晚,在電子煙發展初級階段就嚴管到位,既能遏制電子煙行業亂象,又能維護老百姓健康。"據深圳市控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莊潤森介紹,在控煙方面深圳走在了前列,2019年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中規定,全部室內工作場所、室內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內,以及部分室外場所禁止吸煙,其中就包括了電子煙。近年來,在面向中小學生的控煙宣傳活動中,將電子煙也納入到了控煙宣傳內容。
莊潤森認為,從維護老百姓健康的角度來說,電子煙的監管不僅涉及煙草監管部門,還需要市場監管、醫療衛生監管等部門聯動,從生產、銷售到售后等環節形成全鏈條的聯合監管運行機制,發揮各個部門的職能作用。
有業內人士表示,科學管理將有助于產業規范化,但由于電子煙的產品特性,希望能建立一套有別于傳統煙草的科學分類監管體系,從頂層設計上促進行業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電子煙或將采取"牌照監管"?深圳可能率先試點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微信公眾號在3月21日發布文章稱,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健康和發育會造成影響。建議中國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有關電子煙的行政法規,授權一個獨立于煙草企業的政府部門,對電子煙企業及其產品的準入實施許可制度。
目前我國傳統煙草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煙草專賣許可證制度,分為煙草專賣生產許可證、煙草專賣批發許可證、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三類?!墩髑笠庖姼濉返某雠_是否意味著電子煙也將要采取"牌照監管"了呢?
閆明誠和劉曉華在公開文章中指出,現行的煙草法規體系如果適用在電子煙上,必將大大降低電子煙的市場流通效率。《煙草許可證管理辦法》對生產、批發、零售的許可要求,也不符合電子煙產業鏈高度集中在珠三角、深圳市的現實。
此外,如果將電子煙視為煙草專賣品,那么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將要相應做人力、物力方面的調整,增派人手、增加機構設置,接手電子煙行業的整個體系的監管工作。電子煙生產、銷售、出口集中于廣東、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在這些地區增加成本尚可值得,而在經濟欠發達、電子煙滲透率較低的省份是非常沒有必要的。
因此,將電子煙"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并不等于將電子煙作為"煙草專賣品"進行監管。閆明誠和劉曉華從產業鏈角度分析到,電子煙有上游、中游、下游三個環節。為了解決電子煙行業的突出問題,電子煙上游環節可能是今后國家對電子行業實行牌照管理的重點。不僅尼古丁的提取和合成要受到監管,煙油的尼古丁濃度以及丙二醇、丙三醇、香精等添加劑的配方也要符合行業標準和即將出臺的國家標準。
傳統卷煙零售終端體系十分龐大,一線城市每個城市可以達到5萬到10萬零售戶,以連鎖便利店、食雜店、煙酒超市、商場柜臺、娛樂服務場所等業態為主要陣地進行卷煙零售。相比之下,電子煙的零售終端建設主要通過品牌專營店、商場專柜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搶占市場。閆明誠和劉曉華預測,監管部門可能以向零售店面發放銷售許可證的方式,加強對線下渠道的集中監管。
在牌照監管方面,他們認為,先期可能進行電子煙專賣許可證制度試點,設置較高的準入門檻,對電子煙產業鏈關鍵環節實行前置審批,"極有可能在深圳率先進行試點。"閆明誠對說到。
可以預見,一批首先取得牌照的大型企業將會脫穎而出。同時,監管部門會運用行政執法手段加強監管,逐步規范電子煙市場經營活動,促進電子煙行業有序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