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分析認為,電子煙的監管政策不是限制更不是為禁售,重在引導電子煙行業向規范化發展。監管落地將有效推高行業門檻,讓集中度提升,利好行業上下游龍頭企業。
丨不是限制重在引導規范發展
不過,在市場眾多機構看來,將處于野蠻生長階段的電子煙納入監管,不是限制更不是禁售,重在引導電子煙行業向規范化發展,并不會影響行業長期的發展趨勢。
“此次修例將首先明確霧化電子煙的監管主體,由中煙作為監管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加強監管是主要目的,完全禁售或完全專營專賣的可能性較低。”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吳立說。
浙商證券輕工制造行業首席分析師史可凡同樣認為,電子煙在我國貢獻了大量就業、出口創匯,而且產業技術多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因此中煙對電子煙發展進行封堵的概率很小,后續可能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針對本次征求意見稿引發的關注熱點,北京市控煙協會最新回應稱,對電子煙的亂象應該加強監管,但建議不納入煙草專賣監管,而是交給衛生健康部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或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監管。北京市控煙協會會長張建樞說,電子煙只有加熱不燃燒型屬于煙草,其他主要類型不是煙草制品。
與此同時,在不少人士看來,電子煙監管政策若落地,或意味著霧化煙草制品(HNB)未來將具備合法性。
光大證券分析師朱悅認為,本次征求意見稿已明確將電子煙看作煙草制品,未來 NHB 作為更接近煙草的產物將在國內獲得合法性。我國霧化煙草制品(HNB)有望逐步推出,持續滿足消費者的減害需求、提升消費體驗及卷煙的結構。
丨監管政策將讓行業集中度提升
中信證券假設電子煙嚴格遵循專賣管理,在此極端情形下,今年 1 月份剛剛登陸美股的電子煙企業霧芯科技的國內經營料不復存在,思摩爾或僅在大陸保留霧化設備生產業務不接觸煙油,預計 2021 年思摩爾調整后凈利潤下調 20%-25%左右至約 45 億,未來 3 年業績 CAGR 由 40%左右下修至 30%左右。
相反,在樂觀情形下,假設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修改遇阻,國家轉而采用“注冊備案制+消費稅”的方式監管霧化電子煙。此種情形下龍頭公司經營確定性大幅提升、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收入預期保持穩定,估值有望顯著提升,霧芯科技估值彈性大于思摩爾。
中信證券認為,本次征求意見稿的出臺提升了政策走向專賣管理的可能性,不意味著未來一定走向專賣管理,但不論如何應把握龍頭長期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征求意見稿并無監管細則出臺。吳立認為,此次監管出臺明確了霧化電子煙的監管主體和方向,后續還需等待具體細則落地,監管落地將有效推高行業門檻,讓集中度提升,利好行業上下游龍頭企業。
華泰證券認為,參照美國市場,若我國修改內容最終落地,短期我國電子煙行業發展或將放緩,電子煙生產、品牌、零售企業業績增長短期將承壓,長期電子煙產業各環節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