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行業也開始了內部的激烈競爭。曾幾何時,電子煙瘋狂的吸金能力讓許多逐利者趨之若鶩。金融投資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看似火爆的市場背后,卻是電子煙實體店加盟商被各種批發零售亂象綁架、門店間彼此混戰的慘淡現實。
實體店:店多客少 生意難做
近兩年異軍突起的電子煙,一直是資本的寵兒。
企查查顯示,2020年,電子煙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爆發,全年共注冊相關企業1.79萬家,同比增長284.6%,并吸引了紅杉資本中國、IDG、同創偉業等諸多創投大佬。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增至83.8億元,過去 8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2.5%。當前中國吸煙者規模世界排名第一,但電子煙滲透率不足1%,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超10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電子煙行業共獲得融資49起,其中有24起為A輪融資,總金額達17.58億元人民幣。資本市場上,一向默默無聞的天音控股(000829)入局電子煙后,股價從7月29日啟動,截止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稿,累計漲幅達120%。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線下實體店并沒有那么風光。
藍洞2021年數據顯示,全國電子煙公司注冊數是317075家,四川則有7633家經營電子煙的企業。其中,成都市電子煙公司注冊數就高達3350家,在川占比43%。具體來看,relx銳刻電子煙品牌實體店數量最多,其次是雪加、魔笛、喜霧、柚子等電子煙品牌。
成都市省體育館地鐵站背后的小街上,短短一百多米的街道就有4家經營電子煙的實體店。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即使是下班高峰期,這些門店仍鮮有人問津。
一家總共面積不到15平方米的店鋪內,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電子煙產品,從煙彈到煙桿均有售賣,柜臺后正沉迷于電腦游戲的店員看到記者后,迅速放下鍵盤,起身熱情接待。
記者了解到,該店員于2016年進入電子煙行業,2020年選址開店,但近兩年生意大不如前,只有勉強湊合過日子:“2018年時,成都電子煙實體店不到40家,如今至少有3000家,行業競爭非常激烈。”
另一家實體店店主也表示生意難做:“我們客人大多數是住在周邊的居民,通常使用優惠促銷的方式來留住熟客。再加上疫情對實體店沖擊較大,每個月的利潤也只能勉強維持店鋪運營。”
“現在電子煙門店競爭非常激烈,這兩年進來的太多了。速度就是金錢,率先進入這行的都賺得盆滿缽滿。就我所知,目前已有不少人去三四線城市、小縣城搶占市場了,下沉市場拼的就是速度。”成都市紅星路一店主如是表示。
店多、客少,成了成都電子煙實體店面臨的窘境,“生意難做”成了這個行當老板的口頭禪。
加盟商:成為回籠資金的工具
電子煙實體店激烈競爭的背后,是各大品牌爭相開放、拓展加盟市場的現實。
金融投資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進入2021年以來,各大電子煙品牌都在加緊補貼擴店,通過提供房租、裝修、開店禮包等方式,幫助加盟商上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政策風險,各大電子煙品牌都在加速圈地,期望通過加盟計劃占領市場,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并最終成為品牌護城河。可以說,這就是品牌商間的一場加速賽。”
幾經周折,記者聯系到加盟過某電子煙品牌的傅先生。傅先生坦言,之所以選擇加盟電子煙,主要是被低成本、低門檻、低風險及巨大的利潤所吸引。
據其介紹,這幾年想要加盟一家電子煙實體店非常容易,根本不需要加盟者有相關資質,只需要有一筆啟動資金用于租賃店面和裝修:“總費用大概不超過10萬元,裝修也完全不用操心,電子煙公司會派出設計師結合實際的店面情況給出裝修方案。在店面正式開業前,把之前的租金和裝修費用上報給電子煙公司還會得到一部分的商品補貼。”
傅先生還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在經營上公司也沒有明確規定,只提了兩個要求,一是不能賣給未成年人,二是不能售賣其它品牌的電子煙。而電子煙實際的售賣價格完全可以由店主自己把控,在這一點上就存在著很大的利潤空間。一般來說,實體店會賺取三分之一的銷售利潤,但現在的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的。”
傅先生表示,雖然不能透露具體的經營情況,但可以透露的是,由于沒有統一的售賣價,導致生意好一點的實體店會胡亂標價謀取暴利,而客人少的實體店為了避免庫存積壓,會降價促銷甚至低價處理。
同時,現在微商泛濫也導致大量消費者不再選擇正規的實體店,轉而選擇雖然沒有質量保障但價格更便宜、購買更方便的微商。
金融投資報記者查詢發現,早在2019年10月30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已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被稱為最嚴電子煙“線上禁售令”。電子煙產品徹底失去線上銷售途徑,也無法在互聯網上發布廣告,重點轉向線下市場拓展。然而,電子煙線上經銷商在暴利驅使下,換上新“馬甲”繼續在微信、QQ等平臺銷售。
記者以了解電子煙產品為由,加到了一位自稱“品牌客服”的電子煙微商,該微商打著“為全球煙民提供更健康優質的生活方式”的標語大肆宣傳其產品。當記者詢問其產品的具體成分配比及是否有營業執照時,該“品牌客服”拉黑了記者。
有業內人士透露,行業中賺錢的都是品牌方和渠道商,加盟商則成為其清理庫存,快速回籠資金的工具,再加上微商批發零售制假售假等亂象,不僅規避了稅務監管,還分流了實體零售商部分客源,令其變成最大的韭菜。
消費者:被“戒煙”等噱頭迷惑
憑借“戒煙”、“便宜”、“安全”等諸多噱頭,以及在明星的宣傳帶動下,異軍突起的電子煙成為老煙民甚至是年輕人追逐的潮流產物。來自艾媒咨詢調查數據顯示,電子煙使用者年齡以中青年為主,占比近七成。
金融投資報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市面上一些換彈式電子煙煙油里大多含有一種名為“尼古丁鹽”的成分,其作用與傳統煙草里所含有的尼古丁類似。很多下定決心戒煙的人嘗試電子煙,誰知道換了電子煙后煙癮反而越來越大。
8月19日,中國青年報發表題為《電子煙=戒煙神器?醫生幫你拆穿電子煙的謊言》的文章也提到,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更是明確了電子煙和普通卷煙在危害上沒有區別。
有疾控專家提醒,如果青少年嘗試過電子煙,未來成為卷煙吸煙者的幾率將上升2.21倍。除了成癮,電子煙所含的尼古丁對未成年人的大腦發育、注意力都有非常嚴重的危害。
一位從2014年就開始接觸電子煙的“資深”煙民向金融投資報記者坦言:“剛接觸電子煙時,市場上基本都是進口品牌 ,價格也不高,出于好奇就買了。當時只是覺得煙霧很大很好玩,但不過癮。而現在完全用電子煙代替傳統香煙了,平均一周要使用兩個煙彈,品牌也主要以國產為主,但多數電子煙的包裝上沒有明確注明煙油的含量配比,而且經常會買到劣質產品。”
金融投資報記者走訪多家電子煙體驗店發現,電子煙產品的市場價格大多在100元-300元(包含一個電子霧化器,一個煙霧油),而導致價格不等的主要原因,是電子霧化器(煙桿)的質量包裝不一樣和霧化油(煙彈)的原料工藝和品牌知名度不同。其中,電子霧化器通過充電可以重復使用。煙彈大多是一次性的,一個煙彈的使用周期大多不超過一周。但市場上的煙彈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最低不到10元,最高可達50元。
有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中國43.1%的電子煙產品消費價格在100元-300元;37.3%的電子煙產品消費價格在100元以內,高于300元的占比為19.6%。
金融投資報記者以一位煙民平均一天抽半包、價位在25元的傳統煙草粗略計算,一個月在煙草上的花銷大約在375元左右。然而,如果這位煙民使用一周消耗兩個30元煙彈的電子煙,那么第一個月的消費在500元左右(購買煙桿),之后是一個月260元左右。由此可見,電子煙毫無價格優勢,甚至相較傳統煙草略貴一籌。
記者將對比結果詢問了一位由傳統煙草轉而使用電子煙的煙民,該煙民告訴記者:“使用傳統煙草時,平均兩天一包40元的煙,一個月也就花費600元左右。但使用了電子煙后,平均2-3天一個50元的煙彈,煙桿還經常出現質量問題。之前沒仔細算過這筆賬,現在才發現,其實電子煙的花銷比傳統煙草高。”
可以說,電子煙“戒煙”、“便宜”等噱頭不僅迷惑了許多老煙民,還吸引著很多青年人甚至未成年人。
值得注意的是,線下電子煙廣告花樣繁多,還有商家用膠帶遮擋廣告牌上“香煙”、“戒煙”等字眼。那么,隨處可見的電子煙廣告邊界在哪里?
據媒體報道,深圳、成都等地已針對線下電子煙廣告出臺禁令,但由于將電子煙按照卷煙進行管理的相關規定仍在征求意見,線下電子煙廣告依然較為普遍。有行業人士認為,禁止電子煙廣告,實際上已將電子煙和傳統卷煙劃等號,但目前禁令仍“無法可依”。
作為資本寒冬中意外火熱的新風口,電子煙“絢爛”的外衣下面,卻是行業亂象迭出、加盟商淪為韭菜的殘酷現實。
激烈競爭的門店,淪為韭菜的加盟商,狂奔的電子煙品牌商,前路晦澀難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