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兩局頒發的《關于未成年人免遭電子煙的侵害》的通告,嚴禁并禁止未成年人購買及使用電子煙產品。保護未成年人的成長健康,是每一位社會民眾應盡的責任。未成年人請取關,禁止瀏覽本公眾號。
高掛電子煙產業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始終懸而未決——相較于卷煙超過55%的綜合稅負,目前電子煙在中國僅作為普通消費品征收13%的增值稅。那么,電子煙是否未來會參照卷煙加征稅種?
市場擔憂來源于強烈的監管信號。2021年3月22日,工信部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附則中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五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p>
雖然細則至今尚未落地,但該征求意見稿引發的行業波動延續至今。近日,多位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子煙參照卷煙加征稅種的可能性很大已成業內共識,但是征稅問題復雜,我國沒有成型方案。電子煙還包含了煙桿、霧化芯等硬件,零售管理也與卷煙不同,因此卷煙傳統的從量、從價、從終端、定稅額等多種征稅方式,用在電子煙上就各有利弊。而且稅收會壓縮全產業鏈的利益,這勢必也會給推行帶來阻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與經濟政策合作中心主任鄭榕長期關注煙草稅與煙草控制議題。她向21記者分析,若將電子煙界定為煙草制品來進行監管,由此帶來的貿易問題是值得考量的。
目前全球差不多有90%的電子煙都由中國生產,我國的電子煙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導向。她基于此判斷,若將電子煙界定為煙草制品,電子煙就會處于我國的煙草專賣體制框架內。
由于中國的煙草市場不對國外的資本開放,根據貿易的對等原則,外國煙草市場也將不對我國資本開放,繼而電子煙出口貿易的合法性成為了一個問題。
她提醒,“對于中國電子煙行業這樣一個出口導向的市場,在監管上的考量要更為慎重?!?/p>
監管信號
對于前述意見稿修改內容,工信部稱出于三點考慮:推進電子煙監管法治化、符合電子煙產品特性以及當前國際監管的通行做法、增強電子煙監管效能。
電子煙龍頭企業悅刻的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電子煙產品的用戶滲透率一直在穩定增長。在美國,英國和中國,電子煙產品使用者的滲透率定義為電子煙產品使用者的數量除以成人可燃煙草制品使用者的數量,分別從21.2%,34.4%和0.4%增長。2019年分別達到32.4%,50.4%和1.2%。
21記者注意到,征求意見稿用的是“參照”卷煙管理而非“按照”的表述,也顯示了較為審慎的監管態度。但不管表述如何,其對電子煙企業最直接的影響將體現在稅收方面,未來電子煙會否面臨和煙草一樣的高稅率?
眾所周知,煙草行業是一個“重稅”行業。2020年,中國煙草稅收約為10000億元人民幣,稅收在所有行業中常年占據首位。具體而言,卷煙的煙草稅覆蓋生產、批發、零售和進口四個環節,每個環節均要征稅。在稅收方面,煙草稅主要包括:煙葉稅、消費稅、增值稅、進口關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以及教育費附加這幾種主要稅種。
其中消費稅是以特定消費品為課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稅,在對貨物普遍征收增值稅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消費品再征收一道消費稅,目的是為了調節產品結構,引導健康消費,促進節能環保,保證國家財政收入。
以中華煙為例,每包稅額在60%左右,生產環節、批發環節占比高達93.35%。數據表明,一包軟中華的綜合稅負約為59.42%。主要是由增值稅和消費稅組成,兩者分別占到整體的19.37%和58.62%,生產環節和批發環節是卷煙主要的納稅環節。
上海申倫(天津)律師事務所張德東律師對21記者分析,目前的監管信號顯示,或許第一步是先將電子煙稅目納入煙類稅目范圍,后續稅率可以慢慢平衡、調增,“把握國民健康、財政收入和產業發展三方面的平衡。”
產業考量
鄭榕介紹,稅收與監管治理最主要的作用機制是價格需求彈性,即通過加稅影響價格,進而抑制消費。21記者梳理發現,電子煙征稅難點重重,因為這一產品還包含煙桿、霧化芯等硬件。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21記者表示,煙油征稅,建議以從量計稅為主,提升煙油的終端零售價格,減少其銷量,且最好在出廠環節征稅。比較有利于稅收源頭扣繳,防止出現稅收死角。
也有市場觀點認為應該從價計稅,對電子煙產品整體征稅。但這又容易出現和白酒行業一樣的問題,即為了少交稅而把出廠價格做低。
還有觀點認為可以對電子煙征收定額稅,規定一顆煙彈應該征收多少稅,但這將導致企業傾向于高價售賣電子煙產品。一位長期使用電子煙的年輕用戶陳林(化名)對21記者表示,目前市面上主流電子煙的價格均保持在200元以內,價格區間不大。且電子煙需要高頻更換煙彈,使其價格比傳統煙草更貴,“也就是說,電子煙主要消費群體本身對價格就較為不敏感,因此通過增稅的方式減少消費的作用可能不是很大。”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電子煙企業從2013年的4.54萬家快速增長至2020年16.84萬家。截至2021年2月4日,中國存續電子煙企業超過17萬家。
作為全世界的“電子煙中心”,深圳擁有著極其龐大的電子煙生產供應鏈群,世界90%以上的電子煙都從這里發出。
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電子煙內銷零售預估145億元,同比增長30%;出口預估494億元,同比增長12.8%。該行業協會還預計,2025年中國電子煙內銷可達498億元,出口可達1697億元。
盤和林分析,中國作為世界電子煙的大工廠,在出口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競爭力,賺取更多外匯是合理的發展途徑。鄭榕也表示,對于已形成的出口導向的電子煙產業,背后創造了大量的就業、稅收和外匯,維持其貿易合法性,對國家有重要意義。
他國實踐
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加強對電子煙的監管,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對電子煙征稅。
韓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對電子煙進行征稅的國家,且稅率很高,其于2010年6月確定追加電子煙課稅(按每1ml課稅),確立煙草消費稅依據,征收地方培訓稅、健康促進攤付稅、廢棄物攤付稅。2015年1月,韓國政府增加了每包2000韓元(約合10.97元人民幣)的煙稅,煙價將提升至4500韓元(約合24.69元人民幣)左右,并于2017年10月對加熱型電子煙提稅,這類電子煙煙彈稅率由 52%提升到了90%。
美國的電子煙征稅制度方面,聯邦層面暫無征稅,各州市正陸續推進電子煙的征稅制度。從稅率來看,美國各州在30%至95%不等。其中電子煙征稅最高的明尼蘇達州,高達95%。
征稅對象既有包含煙油、煙具的整個電子煙產品,也有僅針對煙油的。如伊利諾伊州、加利福尼亞州、馬里蘭州均對電子煙產品征稅,而路易斯安那州、新澤西州、西弗吉尼亞州等只對煙油進行征稅。
各州的征稅方式不同,主要有從量和從價兩種,有些州是按照煙油量來征稅,如上述的路易斯安那州和西弗吉尼亞州,有些州則直接按照價格征稅,如猶他州對煙油和預填充式設備征收56%的批發稅。
在稅種和稅率水平方面,各州也并不一致。就電子煙產品而言,稅種主要包括批發稅和消費稅兩種,有些州同時征收這兩種稅,而有些州僅征收批發稅。例如,近日加州通過新零售電子煙稅,將在現有63.49%的批發稅的基礎上,對電子煙產品的零售成本征收12.5%的消費稅,而猶他州只征收56%的批發稅。
美國國會議員湯姆·蘇茲在2019年9月19日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希望能夠提高聯邦煙草稅,不僅將卷煙的煙草稅從1美元提高到3美元,還要對電子煙征收同樣3美元的稅。
視野再次轉回國內。前述征求意見稿原定于4月22日前反饋意見。如今已過去5月,在最終政策沒有完全落地之前,電子煙是否會被加征稅種,仍然還是未知數。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