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美國調味電子煙走私猖獗導致各州損失巨額稅款,究其原因竟是各州施行的電子煙調味劑禁令。
調查顯示,在禁止調味電子煙產品的加利福尼亞州或馬薩諸塞州一些如Craigslist和OfferUp的廣告或購物網站上搜索薄荷醇,能得到幾乎涵蓋所有品牌的薄荷香煙。同時,各種口味的調味電子煙產品也應有盡有。從蘋果到香草,從可樂到紅茶……而消費者只需要訪問消費網站就可以在有禁令的州輕易得到這些產品。
因為這些互聯網“黑市”的存在,導致與頒布禁令的州相鄰州的煙草走私率迅速攀升。據無黨派稅收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紐約入境走私活動最多,2020 年該州消費的香煙中估計有 53.5% 來自走私,加利福尼亞以44.8%的概率緊隨其后。同時該報告稱,其他州提高卷煙稅和禁止某些煙草產品的舉措已使卷煙走私成為一項有利可圖的犯罪活動。
美國稅務基金會消費稅政策主管亞當霍弗對此表示:“隨著稅率提高或產品被禁止銷售,消費者和生產商都在尋找繞過這些處罰和限制的方法。”這同時也是我國目前正在面臨的處境。
為了保護青少年遠離電子煙炫酷包裝與新奇口味的誘導而接觸煙草,2022年3月11日,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的《電子煙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從5月1日起,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以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
然而本該銷聲匿跡的調味電子煙,卻仍然會在購物網站上被偷偷售賣,一些走私產品以“霧化油”“霧化補充液”為關鍵詞,避開平臺審查,朋友圈中的微商則會用表情符號替代“煙彈”等敏感詞匯,發布的廣告信息更像是接頭暗號, “只有懂的人才知道那些朋友圈在說什么,而且他們一般賣完一批就刪除朋友圈,你根本找不到蹤跡。”
甚至還有一些調味電子煙披上偽裝化身為“可樂桶”“奶茶杯”大肆售賣,在這些產品上幾乎找不到生產標準等安全標識,更勿提廠名廠址及主要成分。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人分享自己購買“三無”電子煙后的不良體驗,“抽完想吐”“吸一口就暈了”,而這些變裝后的劣質電子煙卻在年輕人群體中悄悄流行。
為了遏制“三無”電子煙對青少年及廣大消費者的侵害,近期,國家煙草專賣局大力開展“奶茶杯”“可樂罐”等非法生產的偽劣調味電子煙產品整治工作,近四個月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22.69萬人次,實地檢查銷售網點12.15萬戶次;查破各類案件593起、追究刑事責任188人;查獲各類“奶茶杯”“可樂罐”72.38萬支,涉案金額5.07億元;清理中小學、幼兒園周邊電子煙銷售網點373戶、自動售賣機27臺,刪除各類違法違規鏈接1471條。
在當事店鋪內查獲的部分“奶茶杯”電子煙。肖楠攝
同時,整治電子煙的網絡售賣也需要社會各界齊心協力,除了相關部門的打擊外,消費者也應拒絕吸食,遇到非法銷售及時舉報,多點發力解決問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