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國于2023年獲得通過并頒布的一系列電子煙產業相關的法案,有許多定于2024年落地。這些即將于1月1日生效的新令,從提出到實施,一路走來經過了哪些討論與拉扯?品牌、廠家、消費者與民間權益團體對此又作出何種回應?
站在新一年的開始,2FIRSTS帶來最新一輪的行業監管前瞻:
限制品牌公眾露出
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子煙市場的美國,一舉一動都被市場視為風向標。2024年起,曾享受區別監管對待的電子煙,也將受制于與傳統煙草類似的市場營銷限制:
2024年1月1日起,美國紐約州將開始對電子煙和霧化產品實施更嚴格的營銷限制。包括:電子煙的品牌名稱、標志或其他標識不可以出現在除實際電子煙外任何產品上;不可提供與購買電子煙相關的禮品;品牌也不可贊助諸如體育比賽和音樂會等活動。
除了營銷手段,美國同樣將通過限制產品本身的設計,進一步減少電子煙面向青少年的暴露。
今年6月,該國得克薩斯州州長已簽署眾議院法案,規定2024年1月1日起,禁止電子煙使用主要以未成年人為目標的設計,類似糖果或果汁的外觀包裝;外觀也不可使用描繪兒童卡通形象、用于向未成年人推銷產品的符號或名人形象等。
限制口味對青少年的吸引
外觀與包裝以外,口味同樣被普遍視為構成產品面向青少年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早在2021年就已獲得通過的荷蘭電子煙口味禁令,將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該禁令原本計劃在2022年6月起便生效,時間比原計劃晚了18個月。據2FIRSTS了解,荷蘭政府的目標是在2040年實現無煙社會;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減少吸煙行為,包括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卷煙的價格上調至10歐元。
今年起,加熱煙草產品也將在更多國家面臨著口味上的限制。
2024年1月1日起,保加利亞除煙草味以外的所有加熱煙草產品將停止銷售。此項規定包括在該國煙草和煙草制品法修正案中,由眾議院批準時未經任何辯論便順利通過。此外,每個加熱煙草制品的包裝都必須顯示警告,強調使用過程中的相關風險。
此次修正案的更新是對歐盟發布的《煙草產品指令》的回應,否則該國可能會面臨刑事訴訟。
“入國禁令”與水漲船高的稅收
除了從口味、營銷上細分監管,亦有多個國家的監管機構在1月1日起開始實施更嚴厲的“一攬子措施“,從而增加特定人群獲得一次性電子煙的難度。
2024年1月1日起,一次性電子煙將被禁止進入澳大利亞。
于同日起,該國亦將放寬電子煙處方權限,不再僅限于全科醫生;澳大利亞的醫生和護士都將有權為患者開具電子煙處方,患者可在藥房進行購買。此舉不乏批評的聲音。有觀察人士稱,處方在該國只是一種拘于形式的政策。在禁止一次性電子煙入國后,原本就幾乎沒有市場的澳大利亞的合法電子煙業務可預見將進一步被壓縮。據悉,澳大利亞合規電子煙市場占有率不到5%。
一些國家也選擇通過提稅來扭轉本國消費者使用電子煙的趨勢。
2024年1月1日起,比利時將對電子煙煙油進行征稅,每毫升15分;
印度尼西亞的煙草稅則上調10%,電子煙的消費稅將增加15%。兩者相疊加后,本年度起印尼電子煙行業將承受接近30%的稅率。
兩國此次提稅的幅度及決策的方式都惹來了爭議。比利時的消費者與零售商表示,這項新稅或將刺激消費者回歸健康危害更大的傳統卷煙;印尼電子煙行業協會秘書長加林德拉·卡塔薩斯米塔(Garindra Kartasasmita)則稱30%的稅"對于由中小微企業構成的新興產業而言是不公平的”。他同時表示,在規劃2024年實施電子煙稅的過程中,國內的權益團體未能充分參與其中。整個決策經過是“閉門”的。
包裝、營銷、口味上的監管細分是否能夠有效扭轉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的趨勢?一攬子的“鎖國令”與高稅收是否能夠有助于打造更優質的合規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監管新令出臺的過程能否變得更加透明?在整個行業內,各個利益方的發聲能否被更好地聽見?2024年,我們拭目以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