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美國市場購入了一款標榜含有16毫升煙油的一次性電子煙,產品宣稱在“單發”模式下能夠提供高達15000口的使用口數。然而經過實測后發現,其實際使用次數僅為3000口(使用人員為女性)。
為何實際體驗抽吸口數遠低于產品標稱數量?就此記者咨詢業內人士獲悉,這并非個例,口數“虛標”現象在電子煙行業內十分普遍。
相比于傳統卷煙,電子煙容量各有差異,因此無法類似傳統卷煙采用“支“來計量。電子煙的計量,通常采用“抽吸口數”(英文為“Puff“)。而電子煙口數虛標,是指電子煙產品包裝呈現上所宣稱的可抽吸口數與實際口數遠不相符,且絕大部分是實際可抽吸口數遠低于標稱口數。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部分電子煙廠家面對激烈競爭,在產品技術無法突破的情況下,通過標高口數,從而以“大口數”來突顯產品性價比,從而爭奪市場份額。
口數虛標亂象:屢屢發生
口數虛標現象早就存在。2021年8月,外媒曝光了電子煙口數虛標事件:PUFF BAR遭到消費者發起的集體訴訟,稱其宣稱具有800口的電子煙,實際使用口數遠低于此。
“較真”的美國消費者,把電子煙口數作假行為捅破了。上述集體訴訟指出:“盡管被告承認,由于普通消費者不知道的技術問題,Puff Bar Plus 無法真實地提供800口,但被告未能在產品包裝的任何地方提供這一信息。”
記者未能在公開渠道查詢到該案件的后續處理。不過,從市場現狀來看,該案件并未遏制廠商虛標口數現象。相反,情況愈演愈烈。
電子煙品牌DALK BAR的聯合創始人Kevin Luo告訴記者,口數虛標已經成為電子煙行業的潛規則。一些業內人士甚至聲稱,目前市面上(主要指美國市場)幾乎所有的產品都無法達到宣稱的口數。
在美國知名經銷網站Demandvape上,記者對其主推的電子煙產品的煙油量及標注的口數進行了對比。如下圖所示:
美國知名經銷網站DAMENDVAPE主推產品的口數對比|制圖:兩個至上2FIRSTS
根據這些產品的標注,平均每毫升煙油可使用的口數最低為347口,最高為1250口。在歐洲,根據歐盟的TPD規定,煙油含量不能超過2ml,而一般認為2ml的煙油市場默認可以抽約600口。因此,大多數合規的一次性電子煙在歐洲市場上宣稱具有600口數。少數廠商宣傳實現了技術突破,例如IVG(2400口)和使用思摩爾FEELM2.0技術的產品(1000口)。
思摩爾的FLEEM2.0技術|圖源:思摩爾
按照歐洲市場的默認規則來看,每毫升煙油可以使用的口數約為300口。因此,在沒有實現技術突破的情況下,一些美國市場上的品牌標注的口數遠高于歐洲市場的默認平均水平。
不過,不管是歐洲市場的口數,還是美國市場的口數,這些都是廠商標注的口數。
深圳市元素檢測有限公司的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因測試參數不同,抽吸口數的測試結果存在顯著差異。通常實驗室使用國際標準參數進行檢測——“3S,55mL”(每口抽吸3秒,流量為55毫升。注:流量指抽吸的氣體體積)。按此參數,2毫升的煙油通常可產生約200口左右的抽吸口數,然而產品上一般標示為600-800口。不過,該工程師認為,600-800口的抽吸口數并非全然不能實現,但需要將參數調整至“1S,18mL”(每口抽吸1秒,流量為18毫升)才能達到這一量。然而,據了解,正常用戶的抽吸時間和氣體流量遠高于該參數。
由國際煙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制定的《電子煙氣溶膠生成和手機常規分析機-定義和標準條件》|圖源:coresta
業內人士指出,通常情況下,廠家標注的抽吸口數減去一半可得到實際抽吸口數,這已成為行業內默認的潛規則。
此外,據了解,導致標注口數與實際抽吸口數相差如此之大的原因,并非僅僅是因為測試條件不同或口數虛標。還有一個更為隱蔽的原因在于——部分電子煙的煙油含量也存在虛標現象,低則多標3毫升,高則多標1倍多。
口數虛標動因:合規與競爭的“內卷”?
為何口數虛標問題成為了電子煙行業“公開的秘密”?亂象背后,是利益在驅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一些廠商為了賺快錢,無法從技術上或成本上進行突破,便動起了“虛標”的腦筋,把目光投向了與價格直接掛鉤的口數。而這種規則一旦被打破,虛標便成為一種風氣。
一位業內人士曾表示,他可以毫不避諱地告訴客戶,他的產品口數是“虛標”的,因為“別人都虛標我不能不標”。
虛標行為在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有其存在的理由。Kevin Luo指出,從生產角度來看,確定產品的使用口數在產品上市之前至關重要。若在生產產品時,沒有跟上市場主流口數的趨勢,那么就只能用虛標口數的方式去參與市場競爭。
從批發和零售的角度來看,高口數的產品通常能以更高的價格銷售。一些知名度較低的品牌可能會通過虛標口數來降低產品成本,從而與大品牌的低口數產品競爭,例如將一個標稱8000口的產品定價與知名品牌標稱5000口的產品相同,那將一定程度上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虛標行為如此大行其道,除了利益驅動外,還得益于消費者的“接受”。Kevin Luo表示,其實大部分消費者都清楚口數是虛標的,但大家都沒有去較真。經驗豐富的消費者會根據個人吸煙習慣來評估產品的真實口數,而一些消費者則會以煙油容量作為參考標準。
“你去外面買一包零食,你也不可能稱重。”一位電子煙行業資深業內人士如此形象的比喻,道出了電子煙虛標行為一直未被市場加以重視的原因。
此外,一位行業資深人士指出,在許多國家,一次性電子煙都處于“灰色地帶”,因此消費者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
除了上述這種口數“虛高”的標注行為,還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情況。即歐洲市場口數故意標低的現象。
在遵循合規要求的前提下,歐洲的電子煙煙油含量不得超過2毫升。但記者在使用一款歐洲購買的、煙油含量標注為2毫升電子煙時,發現實際抽吸的口數超過了600口。
再結合曾經英國多家電子煙產品被曝出的煙油超注事件來看,超注煙油標卻低口數的行為也讓大家心照不宣。在合規的管控下,故意標低口數躲避監管,這也是另一種虛標行為。
口數虛標凸顯當前監管盲區
在可以獲利卻無需擔心受到懲罰的虛標亂象下,一些不具技術實力但敢于造假的企業,以低成本擾亂市場規則。這種局面之下,加劇了電子煙產業 “劣幣驅逐良幣”的風氣,誠信經營的廠家競爭力面臨“商業利益”和“商業道德”的兩難選擇,而無良廠商則通過口數造假獲得短期利益,但卻進一步惡化了電子煙產業的監管環境和社會口碑,阻礙了全球產業的長期高質量發展。
而為口數虛標買單的,則是消費者。上文提到消費者對口數虛標“接受”,這只是迫于維權難的無奈。
事實上,消費者并非對口數虛標問題毫不在意。兩個至上2FIRSTS在國際社交媒體平臺上發現,許多電子煙消費者都對此表示不滿,甚至有人提出再次集體上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然而,由于缺乏監管部門的干預,廠商似乎并未感到受到威懾。
一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表達自己對口數虛標的不滿|圖源:reddit
口數虛標情況,僅靠行業自律遠不足夠。為何我們買零食不需要每次去監測數量?因為強大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構筑了一道消費保護的堅強屏障,也對非法造假者給予了巨大的震懾。類似的機制,也應該在電子煙消費者保護領域建立起來。
而相關消費保護機制的不健全,恰恰凸顯了在當前全球電子煙監管的盲區。對于全球歐美等主要電子煙消費市場監管方而言,對于電子煙社會危害的監管被列在首位,如未成年保護、非法貿易、稅收流失等。這些監管固然很重要,但是電子煙作為消費商品,對其消費者的保護也同樣不應忽視。產品質量標準、監測體系、消費維權制度的建立,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這些不僅會進一步保障電子煙消費者的安全和利益,也可以更加有力地推動全球產業的良性發展,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