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日前在社交平臺“X”發表言論,稱電子煙會在數小時內導致癲癇發作,受到了各方的質疑。全球衛生機構在“X”上的聲明遭到網友們的事實核查,隨后社交平臺發布了一篇社區聲明。
該公告中稱:“該帖子的依據是未經同行評審的研究,證據不確定。該聲明的依據是自2019年以來大約發生的120起結果不確定的事件。”
布魯克林的發展神經生物學家查爾斯·加德納(Charles Gardner)博士在推特上發文:“請提供同行評審的證據來支持這個聲稱,即電子煙會在24小時內‘通常’引發癲癇。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請刪除你的推特。注意:我已經查閱了相關文獻,但沒有找到一項研究顯示電子煙會增加癲癇的風險。”
此外,一些用戶稱世衛組織是小丑和說謊者,并聲稱其在傳播宣傳。華盛頓健康政策基金會(Transform Drug Policy Foundation)的高級政策分析師史蒂夫·羅爾斯(Steve Rolles)也表示:"我確信這是胡說八道。為什么世衛組織在電子煙問題上的立場那么怪異的不符?"
在“X”上的社區公告中,包含了關于電子煙及癲癇的一篇社論的鏈接。昔年在《青少年健康雜志》(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上刊登的這篇社論,評論了一項在過去24小時內報告使用過電子煙的人中,分析了122例癲癇發作和其它神經系統癥狀的2019年研究。因其具有促發震蕩的效果,研究人員建議受試者可能因其引發的癲癇和癥狀而對尼古丁負責。
然而,社論中指出,研究的細節“引發了關于因果關系的疑問,這需要在評估尼古丁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實際健康威脅時考慮。”它還指出:“一個大問題是,為什么從電子煙中吸入的尼古丁會引起癲癇,而從傳統煙草中吸入的尼古丁則不會。”
作者們指出,一個人需要吸入很大劑量的尼古丁才能引發癲癇,但電子煙設備中的尼古丁含量比傳統卷煙中的要少得多。此外,大劑量尼古丁的毒性效應預計會在吸入后幾分鐘內出現,并在數小時后消退,而作者們表示:“如果沒有其他全身性毒性的表現,癲癇發作似乎不太可能出現。”
在美國,電子煙的使用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高度,有超過1700萬成年人和200萬兒童沉迷于這種設備。社論指出,2019年的研究的一個缺點是,它分析的癲癇“事件”是自我報告的,并不總是清楚。描述各不相同,有些人報告嚴重發作,有些人詳細描述顫抖或類似癲癇的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事件并未經醫學專業人員評估。社論的作者指出,尼古丁可能會導致焦慮發作和肌肉的無意識收縮,有些人可能會誤將這些癥狀解讀為癲癇,盡管他們并非如此。
盡管傳統卷煙的吸煙率正在逐年減少,吸電子煙的人數卻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在中學和高中生中。2023年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一項分析發現,有210萬的孩子,或學生群體中的近8%,正在使用這些設備,曾試過電子煙的孩子中有47%現在還在吸。
電子煙通常有吸引人的口味,比如棉花糖和焦糖布蕾,并且包裝設計的吸引力使你更年輕的用戶。數據顯示,大約90%的年輕人報告說已經使用過水果或糖果味的產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